【www.chawenzhang.com--汇报范文】

  有一些身有残疾的科学家却为祖国、为人类贡献了他们的一生!下面搜集了残疾科学家的小故事,欢迎阅览!

  残疾科学家的小故事一: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当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我找了很长时间,只能找到繁体字的,不过基本上也看得懂的。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 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 “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残疾科学家的小故事二: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锜。福建福州人,生于1905年11月1日。1925年赴美留学。在一次细菌试验中由于意外事故,受脑炎病毒感染,造成瘫痪。1930年回国后,以科学小品文为武器,投入爱国救亡运动,写出了“菌儿自传”和“抗战与防疫”等众多优秀科普文学作品,受到读者欢迎。1937年只身奔赴延安,是当时奔赴延安的唯一留美学者,被毛主席等称为“中国的红色科学家”。虽是全身瘫痪,高士其并未将自己视为病人。在以后的六十余年中,他身残志坚,坚持科普创作,终生践行“把科学交给人民”的伟大事业,成为中国科普文艺的一代宗师。198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辞职改名不与“魔鬼”共舞的高士其

  高士其出生在福建闽侯(今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高赞鼎是一位曾留洋、中过举的著名爱国诗人,抗战期间写了许多诗篇,愤怒谴责日寇的侵略暴行。父亲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操、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博学才华影响了高士其的一生。他从美国学成回国后,曾应邀在南京中央医院任检验科主任。一次,一位被达官贵人驾车撞伤的人力车夫,因为没钱,竟被当班的医生拒之门外!这事正巧被高士其知道了,他找医院的院长说情,没想到院长说:“那个穷拉车的,我们给他治他付不起钱,谁负责?再说,我们是医院,不是救济院。”高士其说:“医药费不愁,找那位撞了他的车主人讨去。”刘院长嘿嘿一笑,说:“请你不要给我找麻烦了好吗?那是某要员的老太爷撞的,别说撞的是穷车夫,就是撞了我这个当院长的,也只能自认倒霉了。”高士其还要理论下去,院长不耐烦地吼叫起来:“是你当院长还是我当院长?我没时间,别再纠缠了!现在我要去会见一位长官,懂吗?” 说着扭头就走了。

  这情景像一盆冷水浇在高士其的头上,他一下清醒了,认识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是害人得病的小魔王,而这个见死不救院长所依仗的黑暗势力,才是吸病人血的大魔王!我与“魔鬼”是不能为伍的。第二天高士其辞去了检验科主任的职务,并把“高仕錤”改为“高士其”,并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表达了对旧势力、旧观念彻底决裂的决心。

  拿起笔来参加战斗的高士其

  虽然失去了工作,但高士其也没白来南京一趟,他遇见美国留学时的挚友李公仆并一起到上海,租住在亭子间里。李公朴对他说:面对当前黑暗的社会现状,光懂科学不行,也要懂得坎坷的社会道路,就得学习鲁迅,拿起笔来参加战斗。在李公朴那里,他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如陶行知、艾思奇等,开始了他的科普创作生涯。他的第一篇科学小品文《细菌的衣食住行》,发表在李公朴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上,他那生动活泼的文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声名远播。记者采访了他,他说:“我写这些科学小品的目的,是以抗日救亡为主题。

  从1936年4月到1937年初,高士其出版了4本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大菜馆》、《细菌与人》与《抗战与防疫》。随着高士其走上文坛,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与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参加了党所领导的一系列群众运动。在与李公朴、艾思奇等进步人士的朝夕相处中,在日寇进攻、民族危亡之际,他萌生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思想,“我一定要到延安去,我一定能到延安去,就是爬也要爬到延安去!”先期到达延安的艾思奇来信告诉高士其:“表叔”(党组织)要他赶紧来!信中还详细地写了去延安的路线以及接头的地点和暗号。

  奔向革命圣地的高士士其

  高士其经过千辛万苦,于1937年11月20日到达延安。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并说:“欢迎你,中国的红色科学家!”1938年12月,高士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他还参加了延安自然和社会科学团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延安,他受到党和同志们的悉心照顾和关怀,使他心中充满了阳光,但由于医疗条件简陋,药品匮乏,党决定送他到香港去治疗。此后十余年间,虽然历尽艰辛的生活,几度动荡不安,但高士其始终心想延安心向党,克服病痛,坚持创作。在路经桂林的那段时间,党组织委派马宁同志照顾高士其,马宁的夫人王斯是桂林医院的内科护士长,也一起来照顾他。一天傍晚,行军到一座破庙,吃了一些东西就休息了。第二天早起马宁发现,高士其的脚踝处露出了白色的骨头,鲜血流了一地,原来是头天晚上被老鼠咬的!为了不惊动别人的睡眠,他竟忍受了整整一个晚上!马宁抱着高士其,泪水哗哗直流!王斯更泣不成声。本来应该是马宁夫妇安慰高士其的,这时变成了高士其安慰马宁夫妇。他忍受着剧痛,说:“没什么,只是咬破了点皮。”

  1948年7月在陇海线修了14年铁路的胞弟高士吟辞职携家赴台照顾高士其。1949年2 月,高士其同志带着一年来相濡以沫、手足情深的亲弟弟高士吟一家,告别了亲妹妹高度娱,从台北回到了北京。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高士其无限的创作激情。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科协顾问,他坐着轮椅走遍了祖国大地。《我们的土壤妈妈》、《时间伯伯》是最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优秀科普作品,他的著作给人们以智慧、力量、启发和激励,尤其是吸引着青少年进入科学的广阔天地。

  在“文化大革命”中,是敬爱的周总理保护了高士其。在“黑云压城”的恶劣形势下,高士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1973年8月7日,《化石》杂志发表了他的新作《生命进行曲》。他以大无畏的气概向“四人帮”宣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迫害哪里就有反迫害。”

  1988年12月19日,高士其因病逝世。中共中央组织部称他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1999年12月14日,为纪念和表彰这位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对科学与人类,特别是对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70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minshengshenghuo/18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