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分享日志】

  你知道邓亚萍怎么学习英语的吗?下面小编分享邓亚萍学习英语的方法,供你参考。

  此亚萍非彼亚萍,4年不见,邓亚萍已经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生了,一口标准的英语让老外都感到吃惊。近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主题是:邓亚萍是如何学英语的?

  赛场上的夙愿

  学英语的最初想法是在邓亚萍进入国家队后,由于要频繁参加国际赛事,她越发感到知识的不足,尤其是外语方面的欠缺。

  在多次的比赛中,惟一给她留下遗憾的,就是语言不通,无法与外国的同行们随时交流。遇到非说不可的事,只能找翻译帮忙。亚萍越来越觉得这样“别扭”———朋友之间说说话,交流交流感情,还要劳驾翻译,多不方便。如果精通外语,哪有这些麻烦?她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下功夫学好外语,解决这个难题。”

  终于有一天,她找到张燮林教练,非常认真地说:“张指导,我们每次出国比赛,还要带翻译,整天通过翻译与别人对话,多不方便,我现在想学习外语,你能不能帮我请一个英语老师?”

  看着亚萍那既稚气又执著的脸,张教练笑了笑说:“亚萍,你的想法很好,但估计行不通。因为时间和精力都保证不了。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我当运动员时,也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并且也付诸行动了,可是坚持了没几天,就搁下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因为我们的工作太特殊了,我没做到,估计你也做不到。”

  听了张教练的话,一向倔犟的邓亚萍又显出犟劲来:“你不行,不一定我就不行。”

  张教练十分了解邓亚萍的性格,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她说做,就一定要做。看来不满足她的要求,肯定不行!不久,张教练果真帮亚萍请到了一位英语教师。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英语教师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邓亚萍的宿舍。这是师生首次见面,双方约定:每周上两次课,一次一个半小时。

  开课了,老师教得十分认真,亚萍也学得非常努力。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她学会了26个英语字母,掌握了几十个常用的单词、短语。英语老师也相当高兴,不断鼓励她:“像这样学下去,你完全可以学好外语。”

  谁知,不久,亚萍要参加赛前的封闭式训练,学习中断了。接着又出国参加比赛,等到结束比赛,返回北京,教师再来给她上课,却发现已经学会的短语、单词被忘得干干净净了!

  面对英语教师那惋惜的目光,亚萍差点掉下泪来,师徒俩又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忘掉的东西补上了。可是,正准备上新课时,又赶上赛前的封闭式训练,接着便是比赛……

  这样学学停停、停停学学,反复几次,亚萍觉得挺对不住老师,最后只好向老师表示:“我现在确实不具备学好外语的条件!”她泪眼朦胧地送走了老师,心里却留下了这样的愿望: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重圆学外语这个梦!

  教室里的尴尬

  1996年底,邓亚萍被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名任命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她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挑战。

  按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两种。因此,每一位国际奥委会官员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地使用英语或法语。然而,这时的邓亚萍,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更是一窍不通。当她以奥委会委员的身分首次走进奥委会总部大楼时,听到那些奥委会官员们流利自如地用英语对话,那一瞬间,她心里好生尴尬。

  邓亚萍着急了,她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学外语已迫在眉睫了!

  1997年11月,邓亚萍被清华大学正式录取,在确定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走进了清华大学那幽静、雅致的校园。当天晚上,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是文化知识领域里的一棵幼苗,如今有幸植根于清华大学这块沃土,我要在这里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让自己尽快长成参天大树……”

  谈何容易呀!邓亚萍终身难忘上第一节课时,自己所遭遇的尴尬──那是初冬里的一个日子,当她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同学们齐唰唰地将目光投到这位世界冠军身上。亚萍懂得,那目光不仅传递着钦佩,也夹杂着神秘。

  老师问邓亚萍:“你的英语基础相当于什么水平?”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几乎是零!”就在她的声音传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里射出的全是惊讶!

  尽管老师内心里也有些吃惊,但还是平静而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试试看,能不能将26个英语字母分清大小写,默写一遍。”

  看着老师那慈爱的目光,亚萍虽然有点犯难,但还是勇敢地点点头。花了半个多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26个字母还是没写全,大小写更是难以区别。

  回到宿舍,这位曾经在世界乒坛上叱咤风云的姑娘竟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她一遍一遍地问自己:邓亚萍呀邓亚萍,为什么你不坚持下来呀?

  她又打开日记本,一串泪珠洒在那白花花的纸上,晶莹的泪珠犹如一颗颗星星向她眨眼。她赶紧拿出钢笔,用笔尖吸干本子上的泪水,然后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整整两页的“拼”字。看着这些用自己眼泪和着墨水写下的“拼”字,她有些激动,干脆把这两页纸揭下来,订在自己宿舍书桌的对面,让它时刻提醒自己要在学海里拼搏。

  学校对邓亚萍进行了简单测试之后,根据她的实际水平,单独为她制订了教学计划,遴选了系主任、副主任和一位教授作为她的专业教师。尽管老师们水平很高,讲授得很透彻,但对于毫无基础的邓亚萍来说,听起来还是十分吃力。

  一向要强的邓亚萍又岂能被吓倒?她暗暗告诫自己:打球你是冠军,学习上你决不能自暴自弃、甘拜下风。

  于是,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书的第一页开始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开始背,毫不马虎;一天必须保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预习功课、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十一二点。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她完全取消了与朋友们的聚会及许多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减少了一大半。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英语会话能力,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外,她还买了一部多功能复读机,在宿舍里使用。为了使自己在室外活动不间断听英语,她又将自己过去用于听音乐的“随身听”也“转业”作了英语磁带的单放机。不论是在去教室途中,还是整理宿舍内务,或是在校园里散步时,她总是一边听英语磁带,一边不厌其烦地跟着读。同学们见她如此痴迷,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这样读个不停,当心嘴唇上会磨出茧子哦!”

  有耕耘必有收获。由于邓亚萍刻苦、勤奋,学业成绩提高很快。“从我一入学,清华大学就根据我以后的发展方向,为我制订了学习计划,有专门的老师为我辅导中文、地理、英语、国际关系等,课程的设置有的放矢。为了给我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入学不久,清华大学就将我作为交换生选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主攻英语。”

  1998年3月26日,邓亚萍披着明媚的春光,登上了飞往英伦的民航班机。飞机上,邓亚萍凝神思索:我曾经作为运动员多次从这条航线上飞往赛场,经过激烈的赛场拼搏之后,每一次都载誉而归,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而今,我的身分变了,出行目的也变了,不知能否再创辉煌?

  走进剑桥,邓亚萍受到了其他同学没有的礼遇。因为眼前这位东方大国的学子,作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及国际乒联负责人,经常参加国际间的研讨会、讲课、接受记者采访等,所以剑桥大学专门安排了专业老师,给她讲授公共场合形象指导课,包括回答西方记者采访的技巧,怎样进行演讲、在不同的场合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话等。

  知识派上了用场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邓亚萍虽然学得十分投入,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亚萍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更需要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无论如何,我也不能示弱,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为了使自己能够安心学习,她专门将父母接到英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以便她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她除了像在国内那样,常常夜以继日地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还创造了自己的“实践学习法”:课余时间她经常带上袖珍录音机,专门到英国人中间,先是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试着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她总把录音反复听,将英语语言特点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加以比较,仔细琢磨,然后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沿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寻找学习规律。也许女孩子本身就有学好语言的天赋,语言模仿能力特强。经过1年多的努力,她的英语会话已相当熟练。

  在近3年的留学生活中,亚萍从剑桥到诺丁汉,又时常回到清华,她在不同的学校,要选修不同的科目,也有不同的学习侧重。在国内,她重点学习语法,在英国她重点练口语、听力和写作。在这样的交叉学习优势互补中,她进步特快。就在她离开诺丁汉时,她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之列。

  2001年2月22日,邓亚萍回到北京。第二天上午,一身西服、长发披肩的邓亚萍就出现在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进行评估陈述现场上。她首先用英语热情地与评估团成员互致问候,接着她陪同评估团参观了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每到一处,她都用英语准确地向评估团作详细介绍,听着她那非常到位的陈述和评介,评估团成员们一次次竖起了大拇指。有人开玩笑似地对她说:“亚萍,要是不看你这一头乌黑的秀发,光听你的口语,还真以为你是一位英国姑娘呢!”

  邓亚萍告诉记者,作为申奥大使,她当然希望奥委会委员支持中国,支持北京,让每个委员都投北京一票。为此,那段时间,她一直在积极地宣传中国,宣传北京。她平均两天一个国家,三天一个往返地来回奔波。

  在这段工作中,她几年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次申奥工作中,我所学的知识都派上了用场。可以说,受益匪浅。”

  很难想像,那段时间,邓亚萍一边参与紧张的北京奥申工作,还一边坚持学习。临近毕业,还要撰写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看见自己的学生学业如此出众,学习态度仍如此诚恳,清华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6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在外语系会议室里,专门为邓亚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学校考虑到邓亚萍即将赴莫斯科作陈述报告,无法参加学校7月5日举行的全校毕业典礼。会上,邓亚萍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戴上校领导颁发的“学士帽”,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此时此刻,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记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我们相信邓亚萍小姐的成就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女子体育运动。”萨翁的预言今天已得到了初步的印证。

  “是体育成就了我,现在我还要继续念硕士,将来学业有成,我要为体育事业作点贡献。要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尽一分微薄之力。”邓亚萍诚恳地说。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riji/10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