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分享日志】

  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看看那些回乡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青年回乡养殖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青年回乡养殖创业故事一

  吃货张不等的阳澄不等大闸蟹和稻易大米创业梦

  张岳,江湖人称张不等,言谈举止沉稳干练,谁也看不出他是个90年出生的“小鲜肉”。不过,说起他倾其所有的创业项目——阳澄不等大闸蟹和稻易大米,年轻人对事业的激情与执着在言语间飞扬起来。

  一个等不及创业的人

  张岳出生于江苏南通,却十分向往行走四方,以天下为市的浙商精神。高中时期的他,头脑中就充满着创业的想法,2008年终于如愿考入了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在这所美丽的江南百年学府,张岳开始了为创业梦想的积累。

  大学主修自动化控制专业,会造机器人,也会诗词歌赋,他兼具理工科的大脑回路和激情洋溢的文科情怀。在大学三年级,张岳幸运地被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强化班(简称强化班)录取,辅修创业管理。每年从全校各专业6000多名大二本科生选拔40人,在保证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两年的辅修学习,强化班想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企业家”。“我们并不是引进国外的教材照本宣科,为我们讲课的除了知名管理学教授、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者,还有从浙大走出去的杰出创业校友和著名浙商,他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经验,还有将来我们自己创业的人脉资源。”

  2012年张岳大学毕业,在一家软件公司跟着一位浙商半是秘书半是学徒地学习公司的经营管理。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第一份工作,都为他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各种准备条件,只要认定了创业,就绝不回头。

  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张不等”?2012年12月21日,没有等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可张岳觉得他创业的愿望不能再等了。于是,张不等辞职创业了。

  一个吃货的各种讲究

  有激情、有行动,那么做一个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呢?“我是一个超级吃货,大学几乎一半的生活费用都花在了吃上面,我想我的创业项目应该是我最熟悉的事情,于是我想到了做农业。”

  “吃货”这个词近几年来很流行,但它并不能概括一个真正热爱美食的人对食材的挑剔和讲究。就像《食神》电影中,原材料的丝毫偏差都能影响最后的口感。张岳的叔叔负责管理着一家主营大闸蟹的南湖蟹业合作社,由于家庭的关系,他能够通过观察和品尝辨别出各个湖域大闸蟹的区别。听起来很神奇,但是对于一个资深吃货来说,他就要较这个真,“很多大闸蟹挂着阳澄湖的牌子,我一吃就能辨别其中的差别。”

  2014年蟹苗下湖,张岳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想做最好、最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张岳的叔叔在后方把握螃蟹的养殖过程,他们在前方翻阅了大量有关大闸蟹的文字材料,“农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产品很难标准化。但是,以我的想法来说,我们做农业就是要标准化,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张岳说。虽然是在同一水域,喂食同样的鱼虾,但大闸蟹的品质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当第一批大闸蟹上来的时候,他们淘汰了30%看起来品相不好的,剩下70%用虾肉精养一周。什么才是好的大闸蟹呢?后盖发青亮,肚子是米白色,肚尖发红,腿结实。这就是“阳澄不等”的大闸蟹,一群年轻人创立的一个小而美的农业品牌。

  一个最懂大米的公司

  “阳澄不等”大闸蟹一上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给了张岳和他的小伙伴们信心。这群年轻人选择了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也注定会为农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大闸蟹一年的上市销售时间只有两个月,“阳澄不等”成功后,张岳就开始琢磨要做一个非季节性的项目,还是着眼在农业。2014年12月,经人介绍,张岳认识了浙江金华一位享誉当地的种粮状元,丰群飞。这就是他要做的第二个项目,千家万户都需要的大米。在丰群飞的帮助下,张岳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流转了5000亩良田,开始种水稻。

  渤海镇,著名的响水大米便出自于此,因为这里独一无二的由火山岩浆凝固而成的“石板地”,种出来的大米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和高营养价值。“稻易”是张岳为自己的大米取的名字,“易”象征他们想要有所改变的野心,就像是他们的大闸蟹一样,稻易的大米每一粒都被精心呵护过。米种是101香稻种,生长在石板地上,从日本引进的视觉机器,既不要有带酸味的未熟粒,也不要有和整粒米口感不一致的碎米粒,只有45%的大米才能通过稻易的严格删选,由于销售环节的跟进,每一粒米都要在脱谷后28天收出,而没有通过筛选和28天后没有售完的大米,则用来酿酒。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得不说稻易的大米做出了食材能达到的令人赞叹的精致程度。

  一个想要改变农业的愿景

  稻易爱农会,这是张岳非常自豪的一个创举。“我们的体系中有100多位农户,每一家都有一份农户档案,在每份档案中记载了农户的合格出米率,影响大米质量安全的农残、土壤等各方面的数据,稻易出售的每一盒米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也是每一盒米唯一的身份ID,通过扫描二维码,用户可以知道这盒米生产它的农民、种植日期、脱谷日期,并且对这盒米作出评价。所以每份农户档案对应着一份信用评分,这很重要,结合信用评分和农户档案,我们会给予不同等级的农户不同的收购价。”张岳称这一套评价系统为感知溯源系统,农民用心种出的粮食,也是用户放心食用的粮食。在稻易的爱农会里,农民还能享受到无息贷款,每家享受无息贷款的额度也和他们的信用等级相关。

  无论是大闸蟹还是大米,张岳都是通过微商推广和电商销售的形式,而且他用一张可充值的“粮卡”积累起自己的客户群,用虚拟的智能米桶管理用户大数据,您家的用米习惯、吃饭频率都对应着定制化的服务,在江浙沪地区,每天晚上8点之前下单,稻易的大米就能在下一顿晚饭前送到你手中。

  在和蟹农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也了解到螃蟹养殖巨大利润背后的艰辛。80亩水域,每隔一天投一次食,蟹农要凌晨3点起床,一天工作12个小时。但付出最多的,却不是得到最多的,一个蟹农告诉张岳,大闸蟹的价格经销商说了算,农民在销售上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且做为真正的劳动者,他们并不被尊重。

  “安心做事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张岳说,“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需要抱着以10年为一个单位的心态来做,要有10年,20年,30年的经营,才有可能做出一些事情,我很同意。而且我同时觉得,要去优化这个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古老行业,仅仅有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还是不够,要让每一份农产品和生产它们的农民牢牢绑定,农产品就是农民的作品,当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满意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认同感,就会以更加专业、更用心的态度从事这项职业,农业也会吸引到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而我们这群年轻人,就是要用数十年的时间,为生活和农业而做极致农产品。”

  青年回乡养殖创业故事二

  大学生回农村种地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真是脑壳进水了”,“堂堂大学生偏要跑回农村种地”……想起几年前辞职回老家创业时乡邻们的冷嘲热讽,韩高科至今仍憋着一股劲儿。

  7年后的2014年底,他一手创办的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他本人,也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却要回家当菜农

  长相憨厚、皮肤黝黑。今年33岁的韩高科,朴实而沉稳。

  2005年自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到北京考研,没想到研究生没考上,一条负面新闻却给他指明了人生方向。

  “北京一家经营有机蔬菜的知名企业,因货源供不应求,便投机取巧,将普通蔬菜贴上自己的标签,以次充好混入市场。”这则普通人眼里的一条小新闻,在韩高科看来却商机无限:“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那里土地肥沃,适种各类蔬菜。回去干这行,大有可为。”

  “供你读书就是想你离开农村,读完了你却要回来种地?”对于父亲劈头盖脸的责骂,韩高科没有回答,他决定自己积攒资金后回乡创业。2006年,他回武汉找到一份国企工作。

  别人一有假期就游山玩水,韩高科一有假就去钻蔬菜基地。两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国大小蔬菜基地,掌握了蔬菜产、供、销一手信息。每到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还经常去华农、省农科院请教蔬菜专家。

  2007年,他捧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资金,不顾旁人的诧异和嘲笑,在老家仙桃市郭河镇盘下80亩农田,开启了自己的“菜农生涯”。

  外地蔬菜“水土不服”学费没少交

  一切并不顺利。会计专业毕业的他经历了多次挫折。

  2008年,韩高科得知山东的朝天椒种植前景好、回报高,便购进6万元种子和肥料,邀本地农户一起试种。谁知,那一年雨水多,加上高温、高湿,山东苗子“水土不服”,结果“颗粒无收”。

  祸不单行。同年夏天,韩高科了解到宜昌、恩施等地的高山蔬菜售价高、需求大,萌生了在平原种植高山蔬菜的想法。结果,本地气候炎热,六七月份虫子成灾,总不能过量使用农药吧。头两次种植,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输给气候,第二次输给良心”的韩高科意识到:种植适合本地气候的应季蔬菜,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才是王道。

  “春天,我种黄瓜、毛豆、甜玉米。秋天,我种菜薹、甘蓝、西兰花。”找到方向的他,之后的路顺利得多。

  2009年,韩高科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卖得比较好,但长途运输难以保鲜。此外,一旦蔬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往往偏低,甚至赔本。

  要同时解决长途运输和错峰出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冷链。然而,投资冷库动辄上百万元。银行见企业风险太大,更是催逼未到期的联保贷款290万元。“最后,大哥拿出所有积蓄还借了一大笔钱,二哥卖了房子帮我渡过难关。”谈起后来大哥的去世,韩高科几度哽咽。

  建万吨冷库做深加工?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2009年,韩高科成立了湖北韩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

  此时的他,对公司的发展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想强农富农,就成立合作社,搞订单农业。想拉通产业链,就上深加工生产线。想让中国蔬菜香飘海外,就做响自己的品牌。

  为了改变社员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技术落后状况,他常年聘请山东寿光的高级农艺师作技术指导,更新观念,练习内功。

  通过多年奋斗,如今公司资产已经达到5000万元;产业基地由当初的80亩扩大到3000亩;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产品由初创时的四五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的30多个。

  2014年,对韩高科来说是腾飞的一年。在之前6000多立方米高温冷库的基础上,公司再建一座18000立方米的低温冷库,以及速冻深加工生产线两条。

  如今,湖北仙桃产的藕带、藕片、四季豆等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美国、以色列、日本、韩国;而新鲜的蔬菜则销往中国香港等地,年产值数千万元。

  去年12月30日,公司更名为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功进行了A轮518万元融资。目前,5万吨的保鲜冷库正在加紧建设,瓜果、蔬菜等深加工出口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

  “不久,还将在北上广深建立品牌连锁店和网上加盟店,我要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原味的农产品。”经历过无数波折,如今的他更加自信。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青年回乡养殖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riji/14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