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读书随笔】

  鲁肃是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鲁肃与周瑜结为好友,共谋大事,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个比较呆直的老实人,但真正的历史鲁肃胸怀大志,眼光远大,大智大勇。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鲁肃的真实能力怎么样,希望你喜欢。

  鲁肃的真实能力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不细读历史,不会发觉鲁肃的智慧,因为写历史的儒生不可能领悟到鲁肃的智慧。三国演义里的鲁肃当然更是个呆直的老实人而已!其实,鲁肃一点也不呆直!赤壁之战胜利后,鲁肃从前方回来,孙权亲自去迎接他,然而鲁肃并不表现得特别高兴。这么一来,孙权便不高兴地责问他。鲁肃答道:“假如我北上平定了天下回来,才值得高兴啊!”

  吕蒙死,孙权与陆逊详论周瑜、鲁肃及哭吕蒙时,他也曾批评鲁肃好车大炮。光是这两点便已经很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抱负很大而一点也不呆直的人!

  鲁肃胸怀大志,眼光远大,大智大勇,可以从资治通鉴的记载中看出来。

  200年,鲁肃向孙权分析天下局势,和诸葛亮207年的隆中策一样,建议“曹操不能除,为今之计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祸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一带占为已有,这就是王业的基础了。”

  208年,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向孙权建议要到荆州去说服刘备合作取荆州,共同对抗曹操。曹操用兵神速,鲁肃只能在夏口合刘备的败兵。

  鲁肃与刘备谈论天下形势,并说服刘备投靠孙权,接受孙权幕僚长的职务。

  曹操从江陵顺着江东直追下来。诸葛亮对刘备说:“情况紧张,请让我向孙权求救。”于是与鲁肃来见孙权。诸葛亮激将孙权,过后便不再在赤壁之战中出现。其实直到210年周瑜病死,诸葛亮都没有在《资治通鉴》里出现过。

  208年张昭等吴国郡僚害怕曹操水军八十万压境而大多数都要投降。只有鲁肃反对,并建议叫周瑜回来商量。周瑜以三万水军击败曹军于赤壁。赤壁之战刚过,周瑜表奏将鲁肃的兵交给吕蒙统领。吕蒙称赞鲁肃:“鲁肃有才略,况且远近皆因仰慕他的威名前来,于大义上不可侵夺他的功劳。”

  210年周瑜死前致信孙权推荐鲁肃:“鲁肃忠烈,处事谨慎,可以代瑜尽忠,如果将军能够采信臣的忠言,则死亦瞑目。”

  孙权任命鲁肃代替周瑜领兵。鲁肃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两方联合,共同抗曹,孙权答应了,这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15年记载,最初,周瑜、甘宁屡劝孙权取蜀地,孙权问刘备反响。刘备认为这不是好计:“刘璋和我同一宗室,你如果真要攻取蜀地,我只好披发入山,以求不失信于天下。”并派大军阻挡吴军。

  刘备西攻刘璋时,孙权大骂:“狡猾的东西,竟然奸诈到这种地步!”等到刘备取得益州,孙权想讨回荆州,刘备不还,而说:“等到孙权凉州平定,我才把荆州全部归还。”刘备借荆州,有借没还,并多次欺骗孙权,使得吴、蜀两国闹得很僵。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维持的呢?当然是靠鲁肃了!

  215年资治通鉴这么记载:刘备命关羽镇守江陵,鲁肃和关羽邻界,关羽屡次起疑心,鲁肃却时常以友好的态度安抚他。

  217年鲁肃死。

  表面上看来,鲁肃除了会车大炮,心胸宽大,以及吕蒙、周瑜看得起他以外,他似乎表现平平。确实,鲁肃没有象诸葛亮那般亲国亲为,鞠躬尽瘁;鲁肃也没有像诸葛亮写出师表那般慷慨言词;鲁肃更没有诸葛亮在临死前要求完成平天下的意愿。

  鲁肃的平凡,正是鲁肃的伟大!鲁肃的大志是吴国有朝一日,平定天下。然而,鲁肃当权的年代,魏国势力强大,曹操更是个才华盖世的领导人,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鲁肃应该怎么做呢?

  鲁肃的策略是“先求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鲁肃看到,虽然吴国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然而由吴国单独与曹操抗衡还是很难抵挡曹操左路从合肥攻建业,右边从襄阳攻荆州的左右夹攻的。即使是吴国守得住,肯定再也没有余力积极建设国家的经济和军力了。于是,鲁肃必须借重刘备的才华,驻守荆州,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鲁肃带兵17年,没有真正打过一场仗,他到底在搞什么鬼呢?

  208年,吕蒙称赞鲁肃:“鲁肃有才略,况且远近皆因仰慕他威名前来。”这里头提出了一个答案:鲁肃在搞军事基础建设工作啊!

  217年鲁肃死,219年吕蒙白衣渡江,杀了关羽;222年陆逊大败刘备,三国鼎立的局面瓦解。

  在这里,我感兴趣的倒不是鲁肃制造三国鼎立局面的老话,我的兴趣是吴国那么强大的军力是哪里来的?我的答案是,当然是总司令鲁肃练出来的。

  鲁肃和诸葛亮的作风不同。鲁肃选择由孙权右边守建业;刘备左边守荆州;自己却积极练兵。鲁肃的兵不是练来打蜀国的,而是要用来贯彻他平天下的大志的。不幸孙权和吕蒙眼光和胸襟都不如鲁肃,于是打了两场胜仗而输了整个天下!

  219年,孙权与陆逊评鲁肃:“鲁肃谈帝王大略之业,这是他第一个长处。后来曹操趁着降刘琮的余威,声称要领数十万大军水陆路俱下。张昭、秦文说应该逆接曹操,鲁肃就反驳说这样做不行,劝我赶紧召来周瑜,让他带军逆击曹操,这是他的第二项长处。后来劝我借荆州给刘备,这是他的一项短处。”

  首两项是鲁肃的长处,最后一项其实更是鲁肃的长处啊!以积极的建设来制造一个更有利于完成理想的形势,而不重视本身的伟大形象,这是鲁肃的智;能克服自己,耐心地建设而不求出兵发挥本身的才华,这是鲁肃的勇。

  孙武说,会用兵的人战胜而无盛名、无勇功,他所指的应该是鲁肃这一类的将军吧?

  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战争的结果是曹操打败,孙权刘备联合获得胜利,这场战役看似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但是还有一人被遗忘。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市抗击曹操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曹操大败。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诸葛亮,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从史料上看,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鲁肃,鲁子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曹操带兵南下攻打刘备,荆州的主人刘表病逝,其儿子投降,由于刘备就依靠着荆州,荆州投降了,刘备当然要跑了,刘备那时候兵力远不能和曹操抗衡,于是孔明就出主意去找东吴的孙权。

  孙权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联合刘备打曹操,一边是文臣劝降,一边是武将劝打,一时间孙权难以下决定,这时候,鲁肃出面了,对孙权说:如果我们投降曹操,的确可以混个一官半职,但是曹操会怎样对待我们这些投降之人呢?孙权一想,疑虑顿消,马上传令与刘备联合,这才有了之后的诸葛亮和周瑜联合火攻赤壁的故事。

  所以说这场战役的推动者不是孔明,不是周瑜,而是这位鲁肃,鲁子敬。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认同这个观点呢?

  周瑜鲁肃的关系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

  鲁肃比之周瑜,在江东的威望要小一些。可是,鲁肃和周瑜本就是多年好友,长年辅佐周瑜,熟悉军务,虽然是文人出身,却深得东吴众将推崇。而在赤壁之战前,众说纷纭之时孙权难以决断之时,是鲁肃告知孙权,众人皆可以投降,唯独孙权不可投降。在赤壁之战前后,鲁肃跟主动联合刘备,完成孙刘联盟的大战略,成功打退曹操,并且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

  可是,孙权和鲁肃也有矛盾,而矛盾的根源就是双方对孙刘联盟的态度不同。鲁肃一直主张孙刘联盟,甚至就是由他出面借给刘备荆州(江陵)。而孙权呢,是在困境中就希望联盟,借助刘备的力量对抗曹操。可是一旦形势有利,就想咬刘备一口。

  孙权是个实用主义者,而鲁肃的目光更加长远。不过,鲁肃的一些儒者气质,也确实使得鲁肃有些心慈手软。而孙权三十出头,野心勃勃,哪里会安分。可是就算是自己对鲁肃不满,对孙刘联盟的策略不满,可是只要鲁肃在世,孙权就无法乾纲独断。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suibi/14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