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知识文库】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090502)   一、学科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是我国著名农业教育家、畜牧学家、动物营养学家许振英先生亲手创立、领导、发展起来的,国内最早开展动物营养理论研究与饲料应用技术开发的研究工作的学科点,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学科已建设成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国家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被列为国家畜牧业科技园区、教育部动物科学创业人才创新基地和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养殖业、饲料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梯队共有成员24人,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龙江学者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中级9人。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20人,形成了以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学科研队伍,梯队的职称组成、学缘结构日趋合理。   学科具有设备先进、设施配套的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基地。   毕业后的研究生可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产品研发与企业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领域的教育、科研、生产和经营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思想品德: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及为农业科学勇于献身、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领域教学、科学研究、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创新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 具备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业需求,结合本学科专业优势和特点及导师专长,现阶段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   1.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研究新型饲料资源创制,饲料资源的营养特性,饲料资源利用,功能性饲料和饲用添加剂的开发与合理利用,饲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   2.单胃动物营养原理   在重点掌握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单胃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利用及评价体系;研究动物营养调控、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营养组与基因组的关系;研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营养、饲养、饲料技术,进行新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通过相关专题理论的学习和学位论文试验设计、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培养从事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和生产的高级专业人才。    3. 反刍动物代谢调控   结合我国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养实践,通过研究三种反刍动物营养参数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优质粗饲料生产和科学利用技术、日粮营养平衡技术,奶牛高产与精细化饲养技术和营养检测技术,同时开展牛、羊营养与代谢调控等前瞻性研究,应用系统整体营养调控指导思想来解决当前我国牛、羊生产存在的奶牛单产低,奶质差和营养代谢病多的问题,以及肉牛、肉羊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及肉质差等问题。通过本方向的研究最终形成适合不同区域或不同养殖模式的标准化牛、羊饲养技术规范。   4. 饲料安全与畜产品质量   研究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重点致力于药用植物及提取物、抗菌肽等方面的研究,结合生物技术开发研制出绿色饲料添加剂,为生产绿色、安全无污染的畜产品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影响猪、鸡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代谢途径、影响因素,通过有效的营养调控,生产优质的畜产品。研究母、子两代营养因素对畜产品品质性状的影响及其规律。   5.动物分子营养   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动物机体影响的规律和机制。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作用。研究营养素和基因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过剩、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影响的规律。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5年。   五、课程设置       校内用户可见,此处略。     六、修读要求   1.必修环节   (1)入学教育   介绍本学科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介绍研究生培养、学籍、学位授予、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和要求;介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制定学习研究生计划,进行以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和本学科学术规范为主体的学风教育;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情况介绍等。   (2) 学术活动(不计学分)   为了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结合自己的论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并作为评价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假期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结合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各学科和导师安排。   2. 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学分不少于33学分。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但不计入学分。   3.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论文答辩前必须至少发表与其所在学科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由研究生署名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在SCI、EI、CSCD检索源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影响因子1.5以上(包括1.5)的SCI检索源期刊发表的论文,前三名有效,但第一作者需为导师或导师团队成员。研究生及导师第一署名单位均须为东北农业大学,否则不允许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研究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根据各导师的要求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1.工作计划   第一年:导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拟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题目范围,查阅文献、研究调查,并进行探索和预备性实验。   第二年:由学科点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中期考核,并进行论文的试验研究。   第三年:继续相关的研究试验,全面总结以前的实验内容和所得结论。撰写论文、论文答辩及申请学位。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5人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研究生必须在第3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硕博连读研究生及直博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第五学期完成。   3.中期考核   研究生要在第三学期末进行考核,具体参照研究生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4. 预答辩、评阅以及答辩   八、主要的学习参考书目及网站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fanwen/18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