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工作报告】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一》

锦屏县三江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锦屏县三江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与沉渣并存的山峦,是一条清泉与浊流同注的河流。即便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我们要设定一个分流与导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正向的精神输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而将反向的内容留给过去的岁月……

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不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之前,首先面临价值甄别及其重构问题。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对古代文化经典进行现代性转化的问题。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兑现”它的内在能量。因此,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传统戏曲《赵氏孤儿》原作中贯穿“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现在,如果我们在电影中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一种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现在尽管我们还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看到赵孤最后拿起了刀剑,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建立在“世袭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父亲的至爱上。这样便校正了传统戏曲的价值取向。

与此相关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时,表现了孔子向往的社会理想所具有的正向历史价值。客观地讲,孔子期望诸流和鸣的大同世界,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影片开始时,一个少女被巨大的石门封闭在墓穴里,惊恐的尖叫与隆隆落地的大门展示出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而此时的孔子站在了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的对立面。他坚决主张废黜残酷的殉葬制度,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与整个体制相对抗的进步力量。其实,孔子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就是再美好,也只是在向一个古代的理想社会致敬。我们真正被影片中的孔子所感动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的周游列国之路开始的。孔子的这种行为代表的是他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抉择,也是其社会责任的一种历史担当。影片《孔

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是从历史主义的维度上确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是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展开的。

尽管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文化取向上应当恪守相同的价值观。我们有些影片把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节日,表现成一个杀戮之日。在这个节日里满城刀光,遍地鲜血,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一样被残杀。还有些影片把传统的中医演变成最为残忍的酷刑,它比任何刑具都有效,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钢铁般的意志,这种在商业逻辑主导下对我们传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显然都不值得提倡。

1.下列中,不属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原因的一项是( )

A.用今天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宝藏又有沉渣,呈现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状态。

B.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今天的现实生活。

C.日趋多元化的现实文化语境中,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认同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

D.传统文化虽然悠久丰富,但如果不经过甄别重构,不可能转化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2.下列关于《赵氏孤儿》和《孔子》对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影片《赵氏孤儿》并没有沿袭传统戏曲中“血亲至上”的道德理念和“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体现了转化中对传统文化糟粕的剔除。

B.影片《孔子》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废黜残酷殉葬制度的主张,肯定了传统文化精神正向历史价值转化的文化趋势。

C.孔子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力量,但他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却是一种反向的历史价值,是应当被我们抛弃的。

D.影片《孔子》表现孔子冒着风雪踏上周游列国之路,试图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这是重构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一次尝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现代化转化的问题,在这方面,影片《赵氏孤儿》和《孔子》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B. 影片《赵氏孤儿》将赵孤的复仇行为阐释为对父亲的至爱,传达出影片制作人在借鉴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时,考虑到了对其进行价值甄别的问题。

C. 尽管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并不一致,但是都应该恪守相同的价值观,这是文化产业现代化重构中应坚守的原则。

D. 当前一些影片中对传统文化的肆意发挥与扭曲,是典型的商业逻辑主导思维。艺术领域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时,必须有社会责任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整幼聪敏,沈深有识量。刺史魏东阳王元荣辟整为主簿,加荡寇将军。荣器整德望,尝谓僚属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顷之,孝武西迁,河右扰乱。荣仗整防扞,州境获宁。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寻而城人张保又杀刺史成庆,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整。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虽外加礼敬,内甚忌整。整亦伪若亲附,而密欲图之。阴令所亲说保曰:“郡与仲和结为唇齿,令东军渐逼凉州,彼势孤危,恐不能敌。宜分遣锐师,星夜救援。二州合势,则东军可图。然后保境息人,计之上者。”保然之,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说保曰:“历观成败,在于任使,所择不善,旋致倾危。令狐延保兼资文武,才堪统御,若使为将,蔑不济矣。”保纳其计,且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门郡,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州人素服整威名,并弃保来附。保遂奔吐谷浑。具以状闻。征整赴阙,授寿昌郡守,封襄武县男。整以国难未宁,常愿举宗效力,遂率乡亲二千余人入朝,随军征讨。整善于抚驭,躬同丰约,是以士众并忘羁旅,尽其力用。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周孝闵帝践阼,拜司宪中大夫,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进爵彭城县公。整雅识情伪,尤明政术,恭谨廉慎,常惧盈满,故历居内外,所在见称。进位大将军。晋公护之初执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及护诛,附会者咸伏法,而整独保全。时人称其先觉。卒,谥曰襄。 (节选自《北史•令狐整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 絷:束缚 .

B、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 代:接替 .

C、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 规:谋划 .

D、保然之,而未知所任 任:任务 .

5、下列各句,都是表现令狐整“沈深有识量”的一组是( )(3分)

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 ②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

③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 ④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

⑤恭谨廉慎,常惧盈满 ⑥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荣非常器重令狐整的德行威望,委以重任。后来,元荣就是依靠令狐整打击乱贼,州县境内获得安宁。

B、令狐整足智多谋,在朝廷出现危机时他能运用计谋,平定了邓彦和张保的叛乱,由于功劳较大,受到朝廷的嘉奖。

C、令狐整以国事为重,曾带领同乡和亲族两千余人随军征讨敌人,他统率军队时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D、令狐整有识人之明,没有接受当时的执政者晋公护的重用,后来在晋公护获罪被杀的时候避免了受到他的连累,而保全了晚节和性命。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10分)

(1)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整。

(2)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②①

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答:

9.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2)宫中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父亲的旧怀表(文本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

邵纯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二》

三江中学2016届周考语文试卷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锦屏县三江中学2016届高三周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不是的。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

是: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区分文化的“优势”与“强势”两个概念:“优势”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强势”则指对其他主体的态度。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从长远看来,这种“强势”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优质”成份,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劣质”成份。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凝结着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式和过程,积淀着这个民族主体生命的历史。

C.民族文化既有“共色”,也有“特色”,“共色”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特色”则表现在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D.民族文化的 “特色”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世界上各名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名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名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名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名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和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以侵犯其他名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名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

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

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 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 注释:①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B.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C.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D.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①

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5.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 “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杜如晦家世显赫,世代为官。曾祖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父曾任河内太守,祖父任温州刺史、工部尚书,父亲曾任昌州长史。

B.杜如晦聪慧明达,深受器重。隋朝时,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另眼相看,说他是栋梁之材。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在秦王府众人被外迁之际,奏请把他留下。

C.杜如晦功勋卓著,多次被封赏。在跟随太宗征讨天下之际就被高祖封为建平县男,待太宗即位后,升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D.杜如晦生前辉煌,死后亦荣耀。他死后,太宗很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在第二年他的忌日当天,太宗还专门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

7.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5分)

(2)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咏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8、颈联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5分)

9、《宋诗略》评论这首诗写愁“有神无迹”。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形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引用了秦国开发蜀地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 。

(3)、《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4)题【说明:由于我们确定统一选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所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本在此省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然而,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之后的事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同时,在蔡元培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之中。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绝不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对于守旧势力压迫他辞退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拒绝,表示:“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三》

环评报告-2016年三江农场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2016年三江农场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海口市三江农场{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编制日期:2016年4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四》

【完稿】四川广元三江新区综合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广元三江新区综合发展战略规划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前言

规划建设三江新区是广元市紧紧抓住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全省空间战略调整与变化趋势、建设川陕甘结合部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是探索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新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明确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新区合理开发与有序建设,特编制此规划。

新区的规划范围按照两个层面考虑,即涉及的行政区划范围和建设规划控制范围。涉及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宝轮镇、赤化镇、盘龙镇、三堆镇(部分)、昭化镇、红岩镇、大朝乡、朝阳乡和沙坝乡。建设规划控制范围北起三堆镇,东接盘龙镇,西至赤化镇,南到红岩港,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分为初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和成熟期(2021-2030年),主要对2011-2020年进行规划安排,重大问题展望到2030年。

2

图1 三江新区涉及的行政区划范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条件

自然资源富集。三江新区的土地、水、森林、旅游、农副产品资源较为丰富。从土地资源看,新区发展空间较广阔,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新区水体主要为嘉陵江及其支流水系,水量丰沛,嘉陵江、白龙江和清江河两岸山水风光旖旎秀

3

美。亭子口水利枢纽建成后,正常蓄水位水库面积达109平方公里,回水长度150公里,大部分在新区内,将为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均为60%左右。

区位优势凸显。三江新区位居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都市圈的腹心交汇地带,同时也是衔接成渝、关天经济区的重要节点。随着兰渝铁路、成西客专、广达铁路扩能改线、京昆高速、广巴高速以及广元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陆续建成运营,广元机场航线不断拓展,广元成为四川省少数几个在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成为西北地区联系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部地区、华南、西南地区进入中亚、西亚国家的重要枢纽,进而凸显新区在更大区域内的交通和物流中心地位。

发展势头强劲。在新区范围内,宝轮镇是广元市最大乡镇与全国试点小城镇示范镇,镇区人口接近7万人,经济实力较强,商贸服务业较为发达。三堆镇是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昭化镇的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近两年来,随着建材、医药、纺织、陶瓷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剑门关-昭化5A级景区的开发和打造,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逐步落户该区域,三江新区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经济基础。

人文条件优越。三江新区各乡镇山水相连、文脉相承、经济相联、使命相通。大部分地区曾是老昭化县辖区,民间文化和经济社会交流频繁,具有良好的合作渊源和基础。区域内蜀道和三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昭化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是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通商的重要口岸。该区域属革命老区、地震重灾区,伟大的红军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相结合,必将成为推动新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

4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新区发展带来难得的政策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挖掘现有中小城市潜力,优先发展区位

5

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五》

贵州申锦屏县三江中学2015-2016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贵州申锦屏县三江中学2015-2016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试卷

高二历史试题

(范围: 历史必修1;2;3和选修1,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量:9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 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2、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3、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5、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

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B.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7、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克里木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8、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10.“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11.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12.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 )

A.政治民主化潮流 B.民族主义潮流

C.社会主义潮流 D.经济全球化潮流

13.由中央新影音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①北约组织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

③杜鲁门主义实施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15.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16.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17.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 )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18.诗人、政治家约翰 · 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说:“如果暴君的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的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民获得了自由呢?”据此判断弥尔顿主张( )

A.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B.人民主权、天赋人权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限制王权、君主立宪

19.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墓葬里出现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 )

A 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 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 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 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

20.东汉尚书台,唐朝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2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表2

A. 2 B. 31

C. 73 D.193

22.在京剧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性

23.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 )

A.发电机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

24.“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加速发展战略 D.新经济体制

25、 学生问:“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老师答:“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根据材料,这位老师最有可能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第II卷(非选择题){三江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非选择题50分(共3题,26题16分;27题; 8分;28题26分)

2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fanwen/2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