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节日庆典】

一:[雪顿节]小学生说明文(6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篇一 我的民族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想写写自己民族节日、服饰、饮食、民居。

我们藏族的节日有藏历新年,今年是水蛇年,比汉族舂节晚一天,每到这一天,大家汇集一起吃牛、羊肉、喝酒、唱歌、跳舞直到深夜。还有赛马节,每年夏季的这一天,爱骑马的男士会骑上自家心爱的骏马到赛马地区去赛马。这时会场上人多马也多去年我叔叔家的马还得了冠军。马脖子上挂满了红和哈达。骏马骄傲的目视前方。夏天还有雪顿节,“雪”藏语意思是酸奶。“顿”是团聚在一起品尝。

下面我告诉大家漂亮的藏族服饰,有四季的服装,薄厚都不一样。我就说说我们儿童的服饰。大都是羔皮和绸缎作的,还配有银器、玛瑙、绿彩石的项链、手饰、漂亮的丝绸带子还有西部牛仔的帽子和靴子,现在也穿时尚的汉族服饰。这就是儿童的服饰。穿起来既漂亮又温暖。

平日饮食有酥油茶、麻花、酸奶,有是加牛、羊肉等,节日里宰杀牛羊,吃开锅肉、灌肉肠、面肠、血肠,血肠也是开锅吃,学老了就不好吃了。我喜欢吃肉肠。当然现在也有了炒菜,面食,还有青稞酒等。尤其是爸爸喜欢喝这种酒了。妈妈做的“翻跟头”手艺是最好的。每年谁家都让妈妈去做。

藏族是游牧民族,黑牛毛帐篷是自古以来的居所现在夏季牧民还用它。听叔叔说:“在生产队时候,我们藏族才有了土木结构的定居点叫东屋子。”现在好多牧民在县城里有了楼房。把自己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带进了楼房。

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发展,我们藏族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

篇二 我喜欢的一幅画

墙上挂着一幅名画的照片——《意大利山村溪流》,据说这还是世界名画呢!画面景色迷人,充满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和乡土气息,真是令人陶醉。

你看,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都成了树的世界,好像一片绿海。在一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高山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一丛丛野花,色彩鲜艳,美极了,望着他们我仿佛闻到了阵阵花香。

草地中央“站”立着一排排小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

近处,一条飞奔直下的小溪正在欢快地流着,溪水打在石头上,飞溅着团团浪花,啊,我仿佛听到了溪流在唱歌,声音是那么的清脆悦耳。你看,溪水多么清,清可见低,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摆着,仿佛在欢快地起舞。

小溪旁边,一条笔直的石铺小路伸向远方。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啊,这山这水,这花,这树,真是如诗如画,仿佛把我也带进了这美丽的世界。

篇三 文章的艺术

其实在我看来,读书就在于感受,一本书读下来之后,很多人都会强制性的写下一篇读后感,其实心中很杂很乱,一时半会也理不清思绪。如果在这时写下文章,很可能错误百出。其实不然,读完一本书,必定会有许多发自内心的感悟,那种感悟,不是用一般的文字语言能描写出来的,如果达不到那种艺术,反倒会侮辱了文章的本意。在这一方面的话,最好是等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再慢慢构思!

文章中“艺术”的真谛不在于运用华丽的词藻,而是在于发自内心的那种真诚的东西。就算语言再平实,也能写的真实动人!只要达到这个水平文章才能写的真实感人。而且笔尖稍稍一动,一篇习作佳文就如流水般一样瞬间就写出来了。拥有这样的写作手法,才算真正到家了。其次,要懂得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在合适的地方添加合适的修辞手法,让文章变得趣味横生,更加灵活巧妙!

总之一句话:文章的艺术,难乎?难也!易乎?易也!

篇四 水的故乡

苏州,是江南的渔乡、米乡更是水乡。

清晨,天边刚刚泛起红晕,鸟儿都没鸣唱,山也静静的,苏州人家就提着油灯,架着小木船在湖泊中轻轻荡漾,趁鱼虾都没醒来之时,拿着大网叉,挖起一网泥浆,在湖水中分拣出小鱼小虾,给水田里的大鱼吃。太阳露出半边脸时,小木船上就有了一小堆鱼虾了,回到自家的田地里,在种水稻的绿色水田中放养着的鱼已经开始活动了。这时,男人们扛着一桶桶鱼虾,用大铁叉往水田中撒,大鱼们就冲上来翻滚着,把鱼料一抢而空,吐出几个打泡泡,大概是在表示感谢吧。

当太阳完全升起时,湖边往往会有一群水娘们划着一个个圆圆的大木盆,在水中拉起一种绿色和红色相间的植物,摘下上面的果实,那是水菱。她们的动作是那么的轻快,还不时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倘若你走过去,她们会用一种方言热情的跟你打招呼,或是剥出几个刚采的小水菱递给你。白嫩的水菱,就像那些苏州水娘们的笑脸一样可爱,咬一口,一股清凉的感觉直沁肺腑!

他们的屋后假使有一条小溪,那么在夏天月明人静的夜里,常常会瞧见一些孩子,拿着小手电,提着根木棍,在消息中捉青蛙。蒸、爆、炒……无论哪种烧法,孩子们捉回来的青蛙,被水娘们一做,就成了一道美味。

苏州,不论什么,都与水有关,是名副其实的水的故乡。

篇五 遵守交通

交通安全连着千万家,爱路护路要靠你我他

法国诗人吕凯特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如今,在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里,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交通事故被死神夺去了生命。

据统计,2012年仅黑龙江省8月到9月就发生了8起特大交通事故,致43死46伤。尚志市发生的“8.20”事故、双鸭山市发生的“9.1”事故和佳木斯市发生的“9.3”事故,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不禁让人毛骨悚然。而在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是一个个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是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这些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有余悸。

而这些交通事故往往都是人为的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我在生活中就发现了不少违反交通规则的人。有的为了快速到达公交车站,不走“斑马线”,斜穿马路;有的向刘翔同志学习,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看护栏上的警示语,直接飞跃护栏,汽车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十分危险。在公交车上,我发现有的司机开车粗心大意:车还没进站,门先开了;或是门没关,油门已经踩到底了;有的司机和旁边人一边聊一边开车,也不看看满车厢的标语: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与司机闲谈!还有的司机为了赶时间,油门都要踩爆了。左打一把轮右打一把轮,把车弄得和海盗船毫无区别。

看!又一场悲剧!在宽阔的马路上,各式的车辆川流不息。一辆载人的三轮车在“逆流而上”。这时,一辆灰色的“大众”向右拐弯,与三轮车相撞,那辆“三轮”便笔直地飞了出去,车内三个鲜活的生命又一次消失在滚滚车轮下,一阵阵欢声笑语泯灭在刺耳的汽笛声中。

平平安安出门,快快乐乐回家。这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我希望从今以后,大家出门时应遵守交通秩序,共建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不要让悲剧再次发生!

篇六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fanwen/25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