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工作报告】

2016双峰县年政府工作报告《一》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双峰县双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

试题

一、选择题。

1.2015春节期间,中国人到日本扎堆购买由中国加工生产的马桶盖,当地马桶盖甚至出现断货,与海外消费的热络相比,同样品质的商品在国内的销售却不尽如人意。这留给我们的思考有

①中国企业要扩大生产满足需求 ②中国企业要重视创立自助品牌

③需要克服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 ④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下表是2014年我国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对今年自己收入状况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合计比

A.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收入满意度也越高

B.居民收入满意度随收入增加呈上升趋势

C.低收入人群中大多数人对收入不满意

D.居民收入满意度与收入水平间相互影响

3.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农民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措施有

①调整优化要素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 ②增加支农补贴,减轻种田实际负担③提高农产品价格,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④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种植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015年1月3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本人工资水平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改变过去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机关事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状况,这一改变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减轻了政府社会保障责任 ②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③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④减轻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压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下图13曲线反映某种商品价格和需求、供给的关系,不考虑

其他因素,可以推断( )

①价格在P1时,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状态下

②价格在P2时,生产者将缩小生产规模

③价格P2→P0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上升 ④需求曲线不变,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假设2014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15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2015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7. 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

次数由5次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 量应:

A.增加32% B.增加26.4% C.增加40.8% D.减少6%

8.下图表示我国生产的某商品M需求曲线的变动情况(横轴为M商品需求量Q,纵轴为M商品价格P)。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民币升值,引起国外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2的变动方向

B.增加M购置补贴,引起国内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1的变动方向

C.收入预期增加,引起国内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2的变动方向

D.M的互补品降价,引起国内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1的变动方向

9.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下列各项属于转移支付的有:( )

①政府为失业者提供的失业救助 ②政府向公民收取的证件工本费

③农民获得的粮食直接补贴 ④农民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由中国倡导、专为亚洲量身打造的基础设施开 发性机构,截止2015年4月15日,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或意向表态成为创始国。据 统计,到2020年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额将高达8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现有国际多边金 融机构的资金能力。亚投行的建立

①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

②有利于巩固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

③旨在从根本上帮助亚洲国家和地区摆脱贫困

④将促进国际资本进入亚洲市场,推动亚洲地区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④

11.为解决异地高考难题,各地政府纷纷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相应政策,到2014年,我国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这体现了

①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的应尽职责 ②政府政策为公民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③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得到扩大 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真实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50年来,西藏自治区人大一共审议通过或批准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306件。《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上诉事实表明

A.西藏自治区人大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B.我国建成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D.司法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13.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在这重要历史时刻,中国作为2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倡议召开了主题为“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的公开辩论会。安理会召开该主题辩论会

A.显示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表明了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C.有利于消除发展不平衡,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14.日前我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功换届选举。该村自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以来,连续9年实现村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不合规支出“零入账”。这说明村务监督

①扩大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推动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础 ④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共中央于2013年7月25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就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参与政治协商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平等地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4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引导之下,新疆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安排360项,其中在建项目190项,新开工项目50项,预备项目120项,确保完成投资3750亿元,为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疆建设的快速发展

①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具体表现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实现

③新疆人民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得到了基本保证

④表明新疆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新的立法法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4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立法法的这一修订( )

①有利于推进地方立法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②有利于约束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③强化了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④明确了地方各级人大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扩大了地方立法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马善祥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从事基层群众工作26年,他始终把为基层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为促进人际和善、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这说明

①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主要依靠社会条件

③赢得社会赞誉越多人生价值越大 ④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成就人生价值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

①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②必须弘扬国家的民族精神

③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14年3月.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大青少年要真正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须

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②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创造性地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2.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继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物化 ③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④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PX的中文名叫对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之一,根绝毒理试验,其毒性介于盐和酒精之间。日常生活中,盐和酒精一般被人们认为是无毒的。但公众坚信“PX剧毒”,导致多起在建化工工程被迫停工,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这件事告诉我们

A.科学实验推动认识发展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与谬误斗争推动认识发展 D.真理为群众所掌握具有过程性

2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解决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解决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6.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 77 次“改革”,开启了 2014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大幕。全面深化改革表明: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②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改革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事物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事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下列名句反映的哲理与其一致的是:( )

①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③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④天时人事同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16双峰县年政府工作报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见( )

A.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的 B.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29.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传引导要抓到位。习总书记五个“到位”的哲学依据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④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把握尺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经引用经典古语和名言,展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下列对习总书记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

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②积土为山,积水为海—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树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全国网购消费额达27898亿元,占全国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10%,而且还在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便利,营销渠道的拓宽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由于诚信缺失,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网络欺诈、夸大宣传、退货困难等问题频频发生。

材料二 2015年3月13日,广东省质监局公布了首次对电子商务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结

2016双峰县年政府工作报告《二》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双峰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54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①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②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③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④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

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⑤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

B.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D.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

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 “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

C.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 “常回家看看”入法是多余的。

D.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2016双峰县年政府工作报告《三》

2016届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双峰县双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三省六部制各存实亡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有效避免了个人专断 D.权力制约进一步明确

3、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下列反映的选官制度属于这一“回潮”时期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策良将怯如鸡”

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4、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写道: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包含着“自然法”的思想,“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这种自然法的思想在近代政治思想中应该体现为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主权在民 D.反抗暴政

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A.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 B.议会与国王实现了权力制衡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国王的行政权力得到限制

6、有学者在谈到法国共和制确立历史时说:“革命破坏了旧秩序,而毁坏秩序后最首要的政治任务是恢复秩序,专制往往是在混乱中获得秩序的最通常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换言之,革命并不能直接实现民主宪政制度,专制政权建立却是革命自然而然的结果。”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法国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长期斗争具有必然性B.法国大革命无意于结束专制政治

C.专制统治较民主更有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秩序D.法国的专制统治非常顽固难以战胜

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外人(英国人)最初对于我们的通商制度虽不满意,然而觉得既是中国的定章,只好容忍。到了十八世纪末年(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外人的态度就慢慢改变了。”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中国的利用价值已逐渐减少 B.英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C.东印度公司已经把持中国外贸 D.《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强大

9.张之洞给户部尚书的电报称:“内意不愿多言西法„„不觉废然长叹;若果如此,变法二字尚未对题,仍是无用,中国终归澌灭矣!盖变法二字,为环球各国所愿助、天下志士所愿

闻者,皆指变中国旧法从西法也,非泛泛改章整顿之谓也。”其历史背景应是

A.1895年《马关条约》 B.1898年百日维新C.1901年清末新政 D.1911年保路运动 10、1930年4月15日,有人给《红旗》报写信,明确表示不同意城市中心的观点,认为“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在农村中一定取得的效果更大”。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中心理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广泛认同

C.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D.工人运动必须与农民暴动相结合

11、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12.《古文尚书·大禹谟》记载了舜对禹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危险难测,道心幽微难明,只有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才能治好国家),这段话后来被朱熹用来解释《四书》的“人心”和“道心”,也被视为儒家“十六字心传”。对此记载真实性的最合理质疑是

A.“西周以前,君主即教主,奉行‘鬼治主义’,并不用标榜政治道德”

B.“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并非自舜开始,为何并不见尧对舜如此说呢”

C.“所谓‘道心’,应是道家老子的理论,春秋前绝不可能有这一词语”

D.“《古文尚书》是上古典籍,却被宋人拿来解释道统,可见儒家的不可信”

13.春秋时期崛起的大国如晋、楚、齐、秦皆属于边地之国,而向来所谓中原之地的鲁、卫、宋、郑等国,反沦为二三等国了。对此的合理解释为

A.边地之国需与异族竞争,因而变得逐渐强大 B.边地之国接受西周文化,因而变得逐渐强大

C.中原之国不愿称王称霸,因而变得逐渐弱小 D.中原之国遵守礼乐制度,因而变得逐渐弱小

14、唐诗自由奔放,诗人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而宋代这种执着于自我的、感情热烈的诗歌极其罕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唐代文化政策开放包容 B.唐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有效避免了个人专断 D.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理灭欲

15、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起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但直到1943年1月11日,英美两国才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宣布废除过去一个世纪里的一切不平等对华条约.英美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英美试图扩大在华势力 B.英美意欲放弃在华利益

C.中国军队配合英美作战 D.国民政府外交上的努力 1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

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B.批判程朱理学的佛学化

C.意识到阳明心学遇到危机 D.主张废除传统儒家思想

17、1919 年 12 月,胡适在 《新青年》 上发表 《“新思潮”的意义》 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8、1925年 ,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发表演讲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说明

A.国民党右派仍伪装革命 B.国共两党经济纲领基本一致

C.国共两党的社会基础趋同 D.国共合作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19、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名作《九三年》中曾有过如下描述:“国民公会里有一个向人民敞开的窗户,这就是那些公民旁听席,等到这只窗户不够用的时候,人民就打开大门,街上的人就涌进议会里来了。这种群众走进议会的景象是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景象之一。”对雨果描述的这种情景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是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康德

20、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

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

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

21、习近平用典:“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包拯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B.必须用法律教化民众 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D.必须用严刑酷法治国

22、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A.贵族政治是宪政的中间力量 B.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C.贵族政治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23、“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D.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24、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25、19世纪的画家曾创作过一幅漫画,画中的安格尔手持铅笔正向手持调色板的德拉克洛瓦投去。这幅漫画生支斩表现出当时学院派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_______之争,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处空格应填

A.理性与感性 B.素描与色彩 C.静物与动感 D.共性与个性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

材料三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请回答:{2016双峰县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中的宪法理念的?(6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指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所谓“消费者城市”类似于“君侯城市”,指的是城市居民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宫廷及其他大家的购买力维生……定居在那儿的工匠及商人的经济机会主要也得看城里大消费者——即“坐食者”(Rentier)——的购买力而定。 相反地,下列的城市则可称为“生产者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口的增加以及他们的购买力是取决于——如埃森(Essen)或波洪姆(Bochum)(都位于德国鲁尔区)——建于当地的工厂、制造场或销售企业而定。在亚洲、西洋上古、中古的此类城市则依赖当地的手工业,它们将产品运销外地市场。我

们还可另外再区分出一种“商人城市”,在这种城市里,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来自下列几种收益:(一)转运外地产品至当地市场零售,例如中世纪时的毛料商;(二)转售当地产品——或者至少是当地制造者所得之产品——至外地,例如汉撒同盟的城镇(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结盟);(三)转售外地产品至另一地区,不管在此一过程中是否有在当地交易,即所谓“中继商业城”。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并列举中国明清时期与之相符的典型城市。(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东西方社会出现“商人城市”的原因。(8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主父偃本学长短纵横术,可是“晚乃学《易》、《春秋》”

——葛志毅、张惟明《先秦两汉的制度与文化》

材料二:“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汉书》

材料三: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注《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中主父偃改学《易》、《春秋》的原因。(4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辟陋有蛮夷风”的蜀地,会“学

于京师者比齐鲁焉”?(2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思考宋明理学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7分)根据以

上材料分析儒家思想的两大功能。(3分)

2016双峰县年政府工作报告《四》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

1.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用牛力耕田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五谷丰登”表现的是农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D符合题意;A项不全面,没有反映“五谷丰登”;B项中“用牛力耕田”无从体现;C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2.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

3.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可知,此项水利工程位于四川地区,而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故本题选A。郑国渠在今陕西省泾县,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城东南部,,芍陂位于今安徽寿县南,故B、C、D三项均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水利工程。

4.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土地公有制 B.井田制 C. 租佃制 D. 均田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北魏时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所以选D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

5. 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铸造。

6. 明代有谚语称:“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说明了

A.明代的丝织业发达,以松江为盛

B. 明代的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C.棉布已经取代丝绸而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D. 丝织技术日益落后

【答案】B

{2016双峰县年政府工作报告}.

【解析】

试题分析:“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可见反映了明代的松江棉纺织业发达、魏塘丝织业发达,排除A;该谚语无从反映棉布已经取代丝绸而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排除C;该谚语反映了丝织业的发展而非衰退,排除D,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7.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可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8. 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因素是

A. 产生职业商人 B.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C. 集镇夜市兴旺 D. 形成大的商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因素是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故选A;当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由官府垄断,夜市兴旺开始于唐宋时期,形成大的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因此排除BC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

9. 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 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答案】D

【解析】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fanwen/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