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一年级作文】

鲁迅呐喊篇(一):关于写鲁迅的作文

关于写鲁迅的作文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 
前方的路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
你就是我的前行之光-----鲁迅。
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愚昧已然蔓延,“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是你,为我在黑暗中把前行之路照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高高的精神殿堂,才能堂堂而生,磊磊而立!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那些“麻木”的看客并未“断子绝孙”,甚至“人丁兴旺”。湖南数百名群众兴高采烈,面带微笑,在如潮的欢呼声中见证一个鲜活的生命从高楼跃下永远消失;当“小悦悦”遇难,道旁十八个人经过都装没有看见……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道德沦丧,城市与冷漠戒备相联,良心和良知的血液已被商业稀释,
前行路上,光,似乎残缺了,我拾起了他们丢失的灵魂碎片。你说要不断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使中国人不再麻木落后,不再愚昧无知。你说哪怕光有所残缺,但仍需坚持,要从内心将光不断迸射,一点一点刺入黑暗。一个寒冷的冬天虽已经降临,但泥土下的种子已经苏醒,春天还会远吗?
前行路上,穿梭在光亮中,做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残酷的试炼;前行路上自己也来放光,照亮一路的高低起伏,照亮生命的山峦,照亮理想的高台。这光定能突破黑暗也突破冷漠,这光定能百折不回,战无不胜。
和谐的社会同时也是文明的社会,在建设中,我们应担当起正义,担当起良知,摒弃冷漠, 传递温暖。如此走进21世纪才不会耻辱。
前行有你,前行有光。
我定会以我的光,唤醒沉睡的大地!

鲁迅呐喊篇(二):关于鲁迅的文章600字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关于鲁迅的文章600字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育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

最初知道鲁迅的情况是在小学,我学习了几篇有关鲁迅的文章,有《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年龄尚幼的我不喜欢鲁迅晦涩的语言,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我开始了解鲁迅、认识鲁迅。

我读过的关于鲁迅的作品有《兔和猫》《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他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刻画当时那个不平等的、黑暗的社会。通过自己的笔,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剖析当时的社会和人物,向敌人呐喊,唤醒民众。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有一位车夫的脚被玻璃扎坏了,鲁迅先生见了,并没有像有些达官贵人那样,嫌车夫地位低下,置之不理;而是平易近人地拿硼酸水把他的伤口洗净,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还掏出一些钱给他,叫他在家修养几天,把剩下的要和绷带也给了他。鲁迅先生临终前病得非常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有时还一阵阵咳嗽,但他并不在乎自己的病情,倒常常劝女佣阿三要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多么可敬啊!

这就是我从老师那,从书本中了解到的鲁迅先生。我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他,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我还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习他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不挠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是我一生效仿的榜样。

鲁迅呐喊篇(三):倾听鲁迅

 
鲁迅1881年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议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起为首的改良派展开了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的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20年后,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15部小说中有六部代表作:《一件小事》、《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我从中摘抄几句精彩片段: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一件小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狂人日记》
 可是,这样一位大文豪,离我们而去。“鲁迅先生‚您在哪里。”永别了,鲁迅先生。

鲁迅呐喊篇(四):英雄


一个万人都仰慕的声名,千百年来,无数豪情侠客,才气诗人都被它所折服。李清照曾说过:“生亦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此诗平淡无奇中却透出了一种本色,而这种本色便是英雄。

究竟什么是英雄,是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不是,是金庸笔下的大侠?也不是,难道是那一声“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怒吼?不完整。成吉思汗曾得过“一代天骄”的光荣,但被毛泽东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给压了下去。荆坷那“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情怀?这只能说的上是勇敢,算不上真正的英雄。那么,谁是真正的英雄呢?我记得儿时曾看过《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龙,吞云吐雾者也,潜藏于宇宙之间,出则雷鸣电闪,妄尊天下也……”。从曹操这段话中就可看出英雄的魅力。于是,小时候的我对英雄告别崇拜,认为英雄是打败恶人,保护穷人的超人。小学后,便 以为英雄是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沉痛;屈原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但,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寻到真正英雄的踪迹,那便是塞万提斯 的开山之作——《堂吉诃德》。

初读《堂吉诃德》时,我还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少年,那时的我觉得那些流蓄谋百世的著作也没什么了不起。小学毕业后,我读完了四大名著,心中没有任何感慨与不平,只觉得刘备太虚伪,宋江太懦弱,唐僧太迂腐,林黛玉太清高。后来我又陆陆续续接触了几本中国名著,如老舍的《荼馆》、《骆驼祥子》,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总觉的不是太俗,就是太麻烦。于是,我在书店里买书再也没有买过中国名著,只看一些漫画和当代作家散文集。忽地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外国著作,我抽出一看,原来是《堂吉诃德》,我早就听说了它的大名,有人曾说:“它带动整个欧洲小说文学的潮流“。或许抱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冲动,我买下它,《堂吉诃德》便成为我走向外国文学的第一条道路。

我记得那时正放暑假,天气十分燥热,我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遍《堂吉诃德》,远远没有我预料的好,简直比一般的小说还要低俗,一遍看下来,索然无味,没有任何印象,总的感觉来说:“堂吉诃德太疯,桑丘太傻。文章扯七扯八,完全是一个疯子四处游荡的经历。于是我彻底丧失了对外国名著的兴趣,我想其它的书也不外乎如此。整整一个暑假,我都没想再碰它。

时光茌莆,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寒冷的冬天,我的心也没了夏天的那份燥热。翻书时偶然发现了《堂吉诃德》,我已经很久没碰它了。我拭掉它身上的灰尘。一个骑着瘦马,握着长予,拿着皮盾的骑士和一个胯着笨驴的侍从进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为之一动。便翻开读了读,没想到这一读就再也没有停下来。在书中,我被堂吉诃德的精神所鼓舞。读到兴奋之时,我恨不得拿着长予和他 一起去战斗。于是在寒冷料峭的冬天,我的心有了生机。当读到堂吉诃德大战风车那一回时,我兴奋地跳了起来。雪花哗啦啦的往下落,树枝被积雪压得喘不过气来。四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而当我读到堂吉诃德被那个镜子骑士打败后,我的心难受极了。我虽然明白他技不如人,但不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世人都说他痴情,可自古以来,哪个英雄能过得了美人关呢?世人又说他疯癫,堂吉诃德没有挥动他的长矛,而是理直气壮的说:“你们所看到的只是小片小空,你们希望一辈子平平安安,甘心蜗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而我与你们不同,我们的眼光不止是在这块天空,而是整块天空。相比之下,那些顶着公爵头衔的人,把一个胸怀天下的英雄取笑,这真是对他们自己的一种最大讽剌。

大约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我走完了《堂吉诃德》这条路。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仿佛自己也当了一回“堂吉诃德”,我开始平静对待每一件事,《堂吉诃德》让我明白了英雄的真正含义。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伟大的人就是英雄。我想塞万提斯在写这本书里,就不只会是一个茺诞喜剧。即使后来堂吉诃德清醒过来,但他也无遗憾了,他已经在疯癫时期留下了一件最宝贵的东西。

鲁迅呐喊篇(五):阅读,不止的脚步


我总是渴望阅读。

像一盏马灯,拴在黑夜的瓦檐下,让飘泊的心宁静;似一束缠绵的圣火,照亮前行的蹒跚,催生内心萌动的追寻。与书共度的时光,就像牵手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行走在悠静的巷子,用指尖触摸文人墨客留下的壮志与豪情。我兴奋地与你为伴,用尽一部辞典里的言辞,也难以言表出满眼里的疼爱与百般柔肠;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常常使我萦魂绕梦。

寂静的夜,倚着书桌前的靠枕,就着台灯淡淡的光晕,气定神闲地慢慢品读文字。这一刻,自由的思绪不经意间把心擦亮,窗外的斜细雨,倍增了诗意。我游走在长巷里,心怀翅膀,贪恋这满庭芬芳。陶渊明的瓣瓣黄菊点缀了隐约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软成点点春泥,罗梭的瓦尔澄湖承载着深刻的睿智,鲁迅的呐喊饱蘸着浓浓的生命之火。我微微地触碰着你们,好想喊住匆匆行走的时光,在月下的窗前,在唐诗宋词的宝典里重温辗转反侧的梦境。

我还懵懂,不知道轰轰烈烈的人生追求。但我羡慕陶渊明,向往自然,不慕荣利,不为世俗羁绊,悠然自得地过着恬淡平凡的日子。也敬仰鲁迅,一生历尽艰难,仍执著着生命的追求,用炽热的灵感让生命怒放。每每把耳朵贴近,倾听岁月的回声,从那幽幽墨香里款款而来的你。闭上眼,我渴望与你在这里相遇,同行。巷子里,一个声音打碎了安静。我怀揣着你,收拾起行囊,走向更远。

其实,阅读就是终身的旅行。

鲁迅呐喊篇(六):议论文范文800字 高中议论文范文(11篇)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一、诚实就是财富

一名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二、 珍惜

人们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不甚珍惜,却总是羡慕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因此人们大都活得很累。

小时候常羡慕那些大人们,整天高高兴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总不必为明天要交的作业和老师的当堂测验而担心,他们可以看电视、看电影、出外郊游,可我闪却不行。

长大了却总是羡慕孩童的时候,羡慕那孩童的幼稚、真纯,羡慕他们活得无忧无虑,不必为生活的艰辛而操劳,羡慕他们能在父母爱的海洋里欢快地嬉戏,羡慕他们躺下就睡,哪懂得失眠?

没钱的时候羡慕那些有钱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上哪玩就上哪玩,活得多惬意!他们不会因缺钱而烦恼,不会为了买一套建筑模型而驻足窗前、流连忘返。

有钱时却又羡慕那贫穷的时候,那时多轻松!不会因为钱而担惊受怕,不会因为钱而找不到真正的友谊。唉,没钱时的友谊多纯洁!

当我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从未感到父母有多重要。那时总是厌烦父母的反复唠叨,总是因父母的约束而大吵大闹,总是因父母的事事代办而发脾气。那时真希望自己一人却生活,去闯荡。

没有父母在身边却又羡慕那些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他们多幸福,时刻都能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时刻都能得到父母善意的劝告,好心的帮助。有时真后悔,不该伤父母的心。

朋友在身边时并没有觉得这有多重要,心想有没有朋友,还不是照样过?

可分离之后,却倍感无聊寂寞,往日的朋友都远在他乡,这里只有孑然一身的我!于是我又羡慕往日朋友间的欢欣。

让我们珍惜吧!珍惜孩童时的纯真;珍惜成年后的成熟;珍惜贫穷时的轻松;珍惜富足后的充裕;珍惜父母的爱,珍惜你闯天下的勇气;珍惜人生的最宝贵的友谊吧!世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因为羡慕那些还不属于你的东西而厌恶现在属于你的东西。当我们学会珍惜,我们将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美好!

三、 求知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是分别用三首宋词的句子写的!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形容人们在初学阶段有如登高望远,在无限辽阔的知识领域面前打开了眼界,意识到自己学问不足,知识有限。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形容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潜心专注,废寝忘食在学习,身体消瘦了不后悔,脸色憔悴了也值得。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这里借描写一个青年在元宵节的灯火人群中找到情人的经过,比喻真知得来有个“千百度”的探索和钻研过程,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会体尝到莫大的幸福与欢乐。

王国维讲的“三种境界”十分形象,合乎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或知之甚多的学习规律,成为许多人鼓励自己刻苦学习的座右铭。在实现四化而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三种境界”衡量自己,看看已经进入到哪种“境界”了。

四、 珍惜“今天”

一个人的历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这么一个时间表来表示。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但在这三者之中,我以为更应该珍惜今天,为什么呢?

“昨日之日不可留”,昨天已经过去了,你能拉它回来吗?

明天还没有来到,岂能坐以待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把学习、工作总是往明天推的人,只能落得一事无成它悲切。

可今天呢?只要你想,总是可以抓住的。抓住它甚至可以弥补昨天,准备明天。 意大利的杰出画家达•芬奇常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安眠。”他正是从抓“今”开始,抓紧了“一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是: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的那点钟,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问科学家达尔文:“你一生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道:我从来不认为半个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他们从“一个钟头”,“半个小时”抓起,可算是懂得了抓“今”的妙诀。

为了把我国早日建成四个现代化强国,我们今天也有不少善于抓“今”的人。开滦煤矿的侯占有不是“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吗?不少工人同志不是“今天干明天的活”,“今年干明年的活”吗?从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抓“今”的何等之重要!

时光如水,稍纵即逝。董必武同志曾给《中学生》题过这样一首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愿它作为一切下决心为革命抓“今”的同志的座右铭。

五、 顺境与逆境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们自古就把“逆境”和“成才”联系起来,许多人甚至还把“逆境”看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据说有一位大学生在研究了许多伟人在“逆境”中的奋斗史后深有感触,立即向学校申请“下乡当农民”。大概在他看来,在大学这样的“顺境”中是出不了“伟男”的。 不错,许多伟人是历经磨难才有后来的成就的。司马迁受宫刑后发奋而著《史记》,爱迪生当卖报童而自强不息成为发明大王,更不用提马克思、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样看来,“逆境 成才”的公式似乎成立了。但是,如果人一遇“逆境”就能“成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务农的孩子,一生在学术上也无所作为,没有“成才”呢?为什么会有许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四处游荡,甚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呢?

可以这样说,逆境作为一种客观外界环境会促使或激励某些人成才,但逆境既不是成才的充分条件,也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顺境”同样可以使人成才。比如朱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zuowen/25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