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一年级作文】

感冒低烧篇1:小学生写事作文400字 发烧记


一天我写完作业,想去睡会儿午觉。于是,我问爸爸可以不,爸爸说:“好。”

睡完午觉后,我觉得头昏昏的,手脚无力,头也很晕,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于是,我找妈妈帮我量下体温。妈妈找来温度计,给我量完体温,一看温度计显示的结果,妈妈大吃一惊脸色刷的一下变得有些苍白,说到:“我的天哪,四十一度。发高烧!”妈妈和爸爸告诉我,在床上多躺一会儿,等出点汗温度就会降下来一些。

我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大声说道:“好热呀,我快不行了。”妈妈说:“不要着急,出点汗就好了。”“可是,真的是太热了呀!”我回答道。“你在床上多睡会儿,等发烧好一些了,就让你看二十分钟电视。”妈妈说到。“啊,真的吗?”妈妈笑了笑,说:“真的。”

过了一个晚上,温度降了下来,好像发烧已经好了。可是过了一阵,我又感觉有些难受,还有一点低烧。妈妈说:“多喝点水,休息会儿,洗澡吧。”

洗完澡后,我觉得自己发烧已经好了。妈妈又给我量了体温,量过体温后,长长的吁了口气,笑了笑,说:“终于好了,恢复正常体温了。”

发高烧真是一场难忘的经历啊!

感冒低烧篇2:生病的作文500字 难忘的一天


“40度都不止了!”妈妈看着温度计大叫到。我马上被送去医院。医生说我是扁桃体发炎了。整整打了六天的点滴,我才恢复过来。

就在英语培训班的最后一天,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地进来了。老师还没到,教室里特别闷热。这时,一个女生找来遥控器打开了空调。大家都没注意到,她竟然把空调温度设置在了18度上。

上课后不久,大家都感到非常冷。于是,老师调高了空调的温度。这时,那个女生做出了令全班震惊的举动。只见她几步就冲上了讲台,一边大喊大叫道:“太热了!你们想热死我啊!”,一边从老师手中夺过遥控器,把温度又一次调到了18度。

这时,一个男生站出来,指责她的做法太不讲理。忽然,只听“啪”的一声,那个女生竟打了他一巴掌。大家的心一下子都被揪了起来,好像这巴掌打在了自己的脸上。于是,没人敢再站出来了。老师一把把那个女生拖出了教室,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回到教室后,老师再把空调的温度调了上去。但此时,我已经觉得不太舒服了,浑身有些发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另几个同学时不时地走出教室去取暖。

中午,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发起了低烧。晚上,体温竟一下子升到了40度。这一天,让我非常难忘。由于那个女生的自私,大家都过得很不开心。这场大病让我第一次发烧超过了40度,第一次连续打了那么多天的点滴,还让我错过了学校暑期的活动。

感冒低烧篇3:体验“非典”

   体验“非典”  北京市海淀区 中关村三小六年级6班 周晓天     这段时间,听到最多的词就是“非典”了.“非典”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病,全称应该叫做非典型性肺炎,得这种病的病人一般会呈现发烧、四肢乏力、头疼、呼吸急促等症状.一开始这种病出现在广州,可后来又跑到北京去了,并且有着可怕的传染力.一开始人们还不以为然,可后来慢慢警惕起来,发现事情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于是又由警惕变成了恐慌.就在这个人人恐惧到连门都不敢出的时段里,我却在家里两次体验到了“非典”的可怕.    第一次就在四月份,“非典”盛行的时候.妈妈刚刚把我从姥姥家接回来,突然得知我们楼里有两个被确诊得“非典”的病人.当时我还不怎么在意,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我发起低烧来.我差点被吓死了,只好又是喝水又是吃药的,苦不堪言.    第二次比第一次还要厉害,那天,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以后,妈妈一摸我的头,哎呀,好烫!一试体温,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38度!我“哇”的一声差点没哭出来.像个小猪一样哼哼唧唧地问:“要不要去医院?要不要去医院?要不要………”妈妈严肃地说:“看情况吧!你现在赶快躺着去!不许看书!”我只好拿着棉被,乖乖地到大屋躺着,一心盼望烧赶快退.爸爸妈妈在一旁坐着,还时不时地吓唬我:“听说医院伙食不好啊!”“就是嘛,再说,万一真被感染上怎么办?”“算了,还是在家观察几天吧,要真不行,只好送医院了.”听到这里,我这个从来不迷信鬼神的人也开始做祷告了:“上帝呀,千万别让我得什么非典,上帝保佑………”吃晚饭了,爸爸妈妈边吃饭边开玩笑:“呵呵,赶快送医院吧!”“呀呀呀!39度了!”我听了,气就不打一处来,反驳道:“什么啊!哪有那么可怕!”嘴上虽这么说,心里还是暗暗地想:不会有事吧?一想到送到医院还有可能会割喉管做手术,我身上就冷汗直冒.于是,我一边盼望烧赶快退,一边拼命地喝“双黄连”.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醒了过来.摸摸额头,还是很热,不过比昨天好多了.我兴奋地想:退烧有希望了!万岁!我差点没跳起来.向四周一看,咦?怎么没人?这时,突然听爸爸说:“你得了非典,你妈妈去叫救护车了.”我才不听他胡说八道,急忙说:“你摸我还热不热?”爸爸擦擦手,摸了摸道:“嗯,是好多了,不过还是有些烧.”继而又说道:你妈妈上班去了,你今天不要乱走,好好休息.”“嗯.”就这样,上午平安无事的过去了.下午,我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玩玩电脑,把诸般禁戒全都忘到脑后去了.直到喝水时,我突然感觉呼吸急促起来.我一下紧张起来,不安地到床上躺着,时不时就试体温,摸摸额头烧不烧.爸爸则在一旁幸灾乐祸:“看,看,早说你不听,现在怎么办?”是呀,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停地走来走去.唉,热得我满头大汗,还不能开空调,怕病情恶化,这滋味可真不好受.我用手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感觉烧又退了点,我想:说不定做运动可以退烧呢!于是,我又蹦又跳地做运动,可那该死的体温计上的红线就是不肯退一丝一毫.我只好不停地跳来跳去,活像一个疯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红线终于往后稍稍退了一点点.我更起劲了,使劲地蹦呀蹦,像在跳踢踏舞,那红线也支持不住似的一点点退下去.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我越跳越起劲,红线也越退越起劲.终于,体温由原来的38度退到了36度7,我高兴地告诉爸爸,可爸爸似乎存心气我:“不行,这也算低烧,必须退到36度6才行.”不理他,我飞快地拨了妈妈的手机号码.“喂?”“妈妈,是我,我退烧了.”“是吗?还要多吃些药.妈妈有事,拜拜.”什么嘛!一点也不关心我.    虽然后来再也没发过烧,但这段有惊无险的经历,让我时刻注意健康问题,不敢放松警惕.

感冒低烧篇4:仁心换人心


1、中西之争

民国十八年三月的一天,南京中央医院的一个大病房里,病床分两排安置着病人,等待治疗。让人奇怪的是,给两排病人看病的不但不是同一个医生,而且差别显著。

给左边病人看病的医生穿着西服,戴着金丝眼镜,他名叫胡光海,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西医。胡光海一只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酒杯一样的东西,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根玻璃小棒。那个长酒杯是听诊器,玻璃棒叫体温计。胡光海将体温计放入一个病人的口里,又拿着听诊器放在病人胸口,仔细地听着。

给另一排病人治病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身着长衫,手里拿着的只有一个脉枕,一看就是地道的中医。你可别小看了这个中年人,他正是北平城里大名鼎鼎的中医大家——何墨今。何墨今在一张张病床前放下脉枕,凝神不语,仔细地给病人搭着脉。

这样的场面有些不伦不类,这两位医生难道是在比赛?没错,他们确实是在比赛。可何墨今是北平的中医大家,为什么会出现在南京的中央医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场比赛的背景了。

那一年,南京政府刚刚成立不久,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当时西医已经进入中国,疗效也不错,于是有人提出“废除中医”的法案。本来这法案有点欠考虑,中医一禁,中国几千年的医学文明必将慢慢消亡,那损失可就太大了。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的卫生部部长竟然同意试行这个法案。

这样一来,中医界立即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南北中医最后无奈,选出代表,齐集南京,向南京政府请愿,要求废除这一法案。

何墨今作为北平四大名医之一,自然也当选为请愿代表。

请愿团声势浩大,南京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同意来一场比赛:由中西医两方各选出一个代表,再选出十二个症状差不多的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治疗,看谁的治疗效果好。如果中医胜出,那么就同意代表团的请愿;如果中医失败,法案将继续在全国推行。

请愿团经过再三权衡,推选出正值中年又医术精湛的何墨今,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个场景。

这场比赛,看似平静,却关乎着全国中医的命运,何墨今自然不敢怠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两个医生都诊断完毕。这些病人的病症其实都很普通,不过是偶受风寒,有些发热罢了。胡光海很快开好处方,让护士准备药品去了。何墨今先开出了四张处方,稍稍停顿了一下,又开出另外两张,交给了随同人员去准备熬药。

到了下午,西医这边的护士给每个病人打了一针,并喂了一小粒药丸;而中医这边,每个病人都喝下了一碗汤药。治疗到此,暂告结束,只等明天看疗效再定胜负。

第二天一早,结果揭晓了:西医诊治的六个病人,都已经退了烧,但有三个病人依然感觉身体虚弱,头昏眼花;而中医诊治的六个病人,有四个已经痊愈,但还有两个依然有些低烧。南京政府派出的裁判当场宣布,西医胜出。

请愿团的人无不哗然,抗议裁判结果不公,按痊愈率算,中医治愈四人,西药才治愈三人,该中医这边胜出才对。可是裁判却宣称,此次治疗以可量化的数据为准,西医的病人已全部退烧,而中医的病人中却有两人没有完全退烧。裁判说完,也不容众人分辩,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何墨今败了,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请愿团里有人突然想起什么,就向何墨今问道:“何先生,按说退烧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这两个病人服药后没能退烧呢?”

何墨今沉吟片刻说,他当时根据脉象判断,这两个病人的身体较为虚弱,如果用药和常人一样,病人的体质恐怕难以承受,强行退烧反而会对健康有损。西医那三个没有痊愈的病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何墨今说的有没有道理?在场的人都明白,有理。但这是一场关乎中医生死存亡的比赛,对于大局来说,何墨今这样做未免因小失大,有欠考虑了。

何墨今还想解释,请愿团里的南方代表却都已经拂袖而去。不言而喻,他们都在责怪何墨今,后悔当初选他作为代表参赛,如果换了别人参赛,至少能和西医打个平手。

接下来的事,更让何墨今始料不及。请愿活动还没有结束,大家还都在争取,在努力,可任何活动都不再通知何墨今,众人见到他都唯恐避之不及。何墨今非常难过,这时他不可能一个人回北平,这样回去无法向同行们交代;可是如果不走,请愿团将这次比赛失败的责任都归咎于他,已经将他完完全全地孤立了。这种痛苦和委屈,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2、巧遇故人

何墨今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南京初春的街头,心情低落。这时,一阵呻吟声传入耳中,只见一个流浪汉躺在街边,非常痛苦的样子。

何墨今走近流浪汉,搭了搭他的脉搏,然后从随身的药箱里取出银针,在流浪汉的身上扎了几针。这时,不少路人过来围观,何墨今一心诊治,全然不觉。扎完了针,流浪汉才缓了过来。何墨今从身上掏出一些零钱放在流浪汉的手中,叮嘱了两句,就转身离开了。

何墨今还没走远,突然听到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叫道:“何先生,请留步。”何墨今转回身,只见跟上来一个比自己还稍稍年长的男人。何墨今在南京城里根本没有熟人,这人会是谁呢?他放慢了脚步:“请问,您是——”

来人欣喜异常:“果然是何先生,想不到我李大同这一生,还能再和何先生见面,真是万幸啊!”

李大同?何墨今想了许久,也想不起认识这么一个人。

李大同倒不介意,哈哈笑道:“何先生,二十年了。一个二十年前的病人,您怎么会记得住呢?”说罢,李大同不由分说,热情地将何墨今请到一个酒馆,说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二十年前,北平还叫北京城,皇宫里还住着皇帝,而李大同就是御膳房里的一个厨子。有一天,李大同生病得了痢疾,一开始他没在意,继续当差,可这痢疾总也不见好。如果是一般人,得了这病也没什么,继续寻医问药就是了,可李大同不一样,他是御膳房的厨子,如果被人知道他得了这种治不好的痢疾,御膳房就呆下去了。

李大同舍不得差事,于是没告诉任何人,到处偷偷找人医治。过了一段时间,痢疾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人也消瘦了下去。李大同吓坏了,如果让宫里的掌事太监知道这事,自己难逃欺瞒之罪,这可是欺君,要掉脑袋的!

就在绝望之际,李大同听说了何墨今的名字,于是他在一天夜里偷偷地来到了何墨今的诊所。何墨今给李大同诊了脉,问道:“你最近是不是吃了甲鱼?”李大同心里一惊,这何墨今果真名不虚传,自己在御膳房就是专熬甲鱼汤的,虽然吃不上甲鱼,但甲鱼汤每天都少不了要尝上几口。李大同连忙点头。何墨今又问:“你最近是不是还吃了苋菜?”李大同一听,觉得何墨今简直神了,近期苋菜上市,他几乎每天都吃。

何墨今开出药方,叮嘱李大同不要再将甲鱼和苋菜同吃,苋菜性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和甲鱼同食,更易产生毒素。你想啊,每天都在吃毒药,那痢疾能好吗?而且,死甲鱼也不能食用,有毒。

李大同根据何墨今的药方,服了药,忌了口,只过了两天,病症就全没了。李大同喜出望外,他简直不敢相信,困扰了自己将近一个月的痢疾,就这么轻描淡写地结束了。他想去感谢何墨今,可怕被人看见,泄露了生病的秘密,只能作罢,唯有在内心默默地感激着何先生的救命之恩。

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年,李大同还是被赶出了皇宫,只不过赶他的不是掌事太监,而是革命军。李大同流落到了南京,如今在一个大户人家做厨子,不料,今日竟会在南京街头遇见昔日的恩人,怎么不叫他惊喜异常?

李大同所说之事,何墨今还真的不记得了,这些年,他治过的疑难杂症成千上万,当然想不起来。但见李大同说得真切,加上现在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所以也觉得李大同非常亲切,两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畅叙起来。

李大同问起何墨今怎么会来到南京,何墨今一肚子苦水正无处倾诉,就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清楚楚。李大同听完,突然一拍大腿:“何先生,这事或许我可以帮点忙。”

何墨今苦笑了一声:“你?这事由卫生部部长亲自负责,我们请愿团想见他一面都难,何况你……”何墨今本想说“何况你一个厨子”,只是没好意思把话说完。

李大同并不在意,凑近何墨今的耳边说:“您知道我现在是谁家的厨子吗?卫生部部长的岳母卫老夫人就住在南京,她老人家最爱喝我熬的汤,每天必喝。或许,我可以帮您求求她老人家说个情……”

何墨今觉得李大同的办法虽然不够磊落,但事到如今,也只有一试了。如果卫老夫人能为请愿团求情,或许部长真的会网开一面,终止“废弃中医”的法案呢。想到这里,何墨今长叹一声,双手作揖:“李兄,如果你真的能促成此事,也算是为中医文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在这里给你作揖了。”

李大同赶忙还礼:“何先生,您可是我的救命恩人,这就当作是我的报答吧。”随后,李大同询问了何墨今的住处,让何墨今在旅馆里等他的消息,就起身告辞了。

何墨今回到旅馆,独自躺在床上,想道:如果李大同的办法真的有效,或许能换来一个最好的结局,但将拯救中医的希望全寄托在一个厨子身上,难道不是如今中国的悲哀吗?可是,如果没有这根救命稻草,甚至连希望也没有了……

3、无奈行贿

第二天夜里,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何墨今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地打开了房门。李大同闪身进了房间,何墨今迫不及待地问,情况怎么样了。李大同黯然地摇了摇头,告诉何墨今,他已经和卫老夫人说了,不料卫老夫人将他责骂了一顿,让他不要多管这些闲事,推行法案是国家大事,她一个老妇人怎能在里面掺和?

何墨今的心顿时灰了,连说话的兴趣也没有了。两个人沉默了片刻,李大同叹了口气,低声说道:“还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何墨今期待地看着李大同,李大同想了想,像下定了决心似的问道:“何先生,您身上还有多少钱?”

何墨今出来时并没带多少钱,只好说:“身上的钱不多,这事要钱有用吗?”李大同点了点头,原来卫老夫人平时有个爱好,喜欢一些精致的古玩。李大同的意思是,如果有钱,去买一个上好的古玩,送给卫老夫人。拿人的手短,卫老夫人如果收下了,说不定她老人家一高兴,就会帮着说几句好话。

这不等于行贿吗?何墨今摇了摇头。李大同叹了口气说:“何先生,如果这样还不行,那我就爱莫能助了。”说罢,起身就要告辞。

李大同走到了门口,何墨今突然叫住了他。李大同疑惑地看着何墨今,何墨今羞愧地说:“也罢,时局如此,我也无法清高了。”说罢,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递到了李大同手中,说:“李兄,我这儿有块上好的祖传玉佩,应该还值点钱,就麻烦你帮我送给卫老夫人,求她美言几句。”

李大同接过玉佩,看了看,点了点头,露出了笑脸:“是个好东西,卫老夫人肯定会喜欢的。何先生,您放心,我这就去办。还是那句话,您安心地等我的消息吧。”

李大同离开后,何墨今羞愧难当。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生正直行医,到头来,还要干这等让人不耻之事,真是应了“病急乱投医”之说。只是如今,生病的是这个国家,谁又能来将其医治好呢?

接下来的几天,何墨今都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哪儿也不敢去,他在等李大同的消息,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请愿团此时已经被南京政府拦在了门外,有的代表已经灰心地离开了,但每一个走的人,都没有来和何墨今告别。

何墨今如今已经不太在意同行们的误解了,如果李大同真的能办妥这件事,相信大家一定会理解他当初的决定的。可是,整整过去了五天,李大同却再也没有来过,何墨今这才想到,这个李大同会不会是个江湖骗子?说不定他在南京中央医院里看见过比赛的那一幕,故意用这方法来骗钱。想到这里,何墨今几乎要绝望了。

到第七天,李大同还是音信全无,何墨今几乎已经确定自己上当了。如若不然,早就该有回音了。

第八天早上,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何墨今还心存幻想,以为是李大同来了,可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面无表情地问:“请问,您是何墨今何先生吗?”

何墨今点头,年轻人说:“我这儿有个病人,可否请何先生移步,去诊断一下。”何墨今摇了摇头:“对不起,我在等人,您还是去请别人吧。”年轻人突然掏出一支枪,对准了何墨今:“何先生,得罪了。”说罢,不由分说,就将他带入了一辆轿车,驶离了旅馆。

何墨今彻底蒙了。来“请”他的人有枪,有轿车,看来势力非同小可,可是他们又是怎么找到自己住址的呢?

年轻人没回答他的任何问题。

4、峰回路转

轿车驶到一幢小楼前,年轻人将何墨今带入了一个房间。房间内陈设豪华,一个老太太正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年轻人对何墨今做了个请的手势。医者治人,既然来了,何墨今就没再拒绝,上前给老太太搭了脉,又望闻问切了一番。

何墨今看病时,年轻人告诉他,老太太已患恶痢七天了,七天里,请过几个非常有名的西医,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却仍不见好。眼看老太太已经脱水,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所以才将何墨今请来,看看中医能不能将老太太治好。

何墨今皱起眉,思索了片刻说:“这样吧,我想见见你家主人,和他商量一下怎么办。”年轻人吓了一跳,何墨今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让主人准备老太太的后事?

年轻人不敢怠慢,赶紧走出了房间。等了好大一会儿,年轻人将何墨今请到了一间书房,一个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端坐在书桌前。妇女请何墨今坐下,说:“何先生,冒昧地将您请来,请不要见怪。”

何墨今摆了摆手:“像你们这样急切求医的人我见过,能理解。只不过老太太的病……”说到这里何墨今顿了一顿,妇女急忙示意何墨今说下去。何墨今沉默片刻,抬头问道:“老太太平时可有仇家?”

妇女摇头:“我妈生病和仇家有什么关系?”何墨今说道:“老太太的病倒不难治,可是根治却不容易。西医治疗,其实也已经奏效,但是其中却有人做了手脚。”

妇女还是不太明白,何墨今想了想,干脆地说道:“这么说吧,有人给老太太下了毒,这种毒并不是真正的毒药,而是死甲鱼熬的汤或是死甲鱼的血。老太太服药的同时,仍在食用这种汤,所以始终难以痊愈。这种情形非常罕见,我判定是人为所致。要想治好老太太的病,必须先找出元凶,然后方可药到病除;如果找不到元凶,就是吃再多的药也是枉然。”

妇女听完何墨今一席话,激动起来,喊道:“什么?还有这种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说完后,妇女可能觉得有些失态,转向何墨今,和颜悦色道:“何先生,您只管开药,救命之恩,定不相负。”

何墨今也不想介入大户人家的恩怨,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老太太这症状和李大同当年所患病症竟然一个样,是不是其中有什么牵连?可是,既然为人治病,不管怎样,都应该实话实说,如若不然,就是有违医德。想到这里,何墨今释然了,他提笔开好药方,千叮咛万嘱咐,近期老太太的饮食一定要注意安全,说罢,起身告辞回到了旅馆,继续等李大同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又有人来请何墨今,说是卫生部部长有请。何墨今惊疑不定,不知道这时候卫生部部长请自己会有什么事……

卫生部部长见到何墨今,立即过来握住了他的手,赞许地说道:“何先生医术超群,果然名不虚传!不但治好了我岳母的病,还帮我们揪出了一个家贼,着实令人敬佩。”

何墨今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看来昨天自己治疗的老太太就是卫生部部长的岳母卫老夫人,而那个中年妇女想必是部长的夫人了。

部长告诉何墨今,自己根据他的诊断,迅速找到了元凶,就是家中的厨子李大同。这个李大同见事情败露,已经全部交代了:甲鱼都是他事先闷死后放了两天再烹饪的。李大同还承认自己当年是皇宫里的一个厨子,因为卫老夫人曾经是孙中山同盟会的成员,推翻了皇帝,让他失去了一个好差事,而怀恨在心。之前,部长以为岳母得的是普通痢疾,谁知正中了李大同的圈套,如果不是预先知道何先生也在南京,请来为老夫人诊治,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卫生部部长感慨地说,经此一事,他感到“废除中医”法案还有欠考虑,为了感谢何墨今的救命之恩,也为了弘扬我国中医文明,他决定停止这个法案的推行。

何墨今闻言,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医界梦寐以求的心愿,竟在这不经意间达成;忧的是,李大同原来真是部长家的厨子,那就是说他不是骗子,这一切如此凑巧,难道是李大同故意安排的?可是,李大同如果不是骗子,又为什么要骗去自己的玉佩,其中有什么隐情?

想到此,何墨今大着胆子问了一句:“部长,那个下毒的李大同现在何处?我可否见见他。”

卫生部部长冷哼了一声:“李大同昨日承认了罪行以后,企图逃跑,已经被我的警卫击毙了。这件事,希望何先生知道就行了,不要向外人透露,毕竟……”说罢,他就不再言语了。

李大同死了!何墨今心中一阵悲凉,他茫然地走出了部长公馆。

5、三年之约

停止“废除中医案”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何墨今并没有告诉别人李大同的事。因为他不能确定,这一切到底是李大同的精心安排,还只是一个巧合。

转眼过了三年。这天,一个老妇人寻到了何宅,找到了何墨今。何墨今以为老妇人是来看病的,老妇人却不言语,只从兜里掏出一块玉佩和一封信。

何墨今看到玉佩的一刹那,心中一热。这正是当年李大同从他这里拿走的那块玉佩,答案来了。

老妇人说,自己是李大同的结发妻子,信是李大同写给何墨今的。李大同生前曾叮嘱,至少要等三年,才能去找何墨今。

李大同信中大致的意思是:

何先生,你见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没错,用甲鱼给卫老夫人下毒是我设计的,因为我知道,这种慢性毒,胡光海等西医肯定无法查明,而你又在南京,部长一定会去找你医治卫老夫人。如果一切顺利,你治好卫老夫人的痢疾,到时候,部长就会感激你,那么我也还会活在世上,这封信就不会和你相见了。但我推测,以你的正直,很可能会说出老夫人中毒的实情,所以我同时做好了事发的准备,并编好了作案动机。我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俩曾经相识,所以我骗了你一些钱财,这样你肯定会恨我,就不会想到是我安排的这一切。再者,我无儿无女,我死以后,老伴失去了生活来源,如果在旅馆你给了我钱,我会交给老伴,作为她的养老金。可惜你给我的是你家传的玉佩,我叮嘱老伴切不可变卖,让她三年后带着这封信和玉佩来见你,相信何先生一定会安排好她的余生……我已经老了,死不足惜,当年,是你的仁心仁术让我多活了二十年,这件事,就算是报答你当年的恩情……

何墨今读到这里,不禁老泪纵横……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zuowen/25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