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文秘知识】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日益深刻,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在世界各国之间激烈地展开。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关于海洋的手抄报资料: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资料:云纹石斑鱼

  云纹石纹鱼一般体长13~15厘米,体侧有6条暗棕色斑带,除第一与第二带斜向头部外,其余各带均自背部伸向腹缘,各带下方多分叉。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 云纹石斑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和南海。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资料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资料:圆跄鲣

  圆跄鲣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1000~2500克。体呈纺锤形、横断面近圆形。吻尖,两颌牙各一行、尖细。背鳍2个、分离远,其间距约与头长相等。第2根背鳍后面有8个小鳍,臀鳍后面有7个小鳍。尾柄尖细、两侧都有发达的隆起脊。背侧深蓝色,后半部有不规则的、宽窄不等的白色条纹。腹部白色。鳍均为黑黄色。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东海、黄海及南海均产之,南海产量较多,为海南岛一带的经济鱼类。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资料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海洋的手抄报资料:大洋化假说

  大洋地壳起源的假说之一。认为大陆地壳可以演变为大洋地壳,原先的陆地可以转化成为洋盆。苏联学者..别洛乌索夫是此观点的代表。

  大洋化假说将地壳的形成与演变归因于地球物质的多层性垂直分异作用,提出地壳的发展有着两种不同的方向。一是原始地球通过泛地槽作用生成硅铝质的花岗岩层即大陆地壳,称为花岗岩化作用,它持续到古生代末中生代初,当时花岗岩层覆盖整个地球;另一是陆壳崩解,生成玄武质大洋地壳,称基性岩化作用,它始于古生代末或中生代初。

  假说认为,大洋化作用过程是:在花网岩地壳(即陆壳)形成的过程中,释放热量的放射性元素向上迁移,壳下物质出现普遍的相对冷却,由于冷却的不均匀导致壳下物质的不均匀沉陷和强烈的破裂,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沿断裂大规模上涌,渗透到地壳中。大陆地壳被基性和超基性岩浆包围,遭到崩解和熔蚀,被分割成岩块。岩块受热,发生强烈变质,排出水分,导致密度增大。变重的岩块逐步脱离地壳并沉入地幔中,其位置被升上来的地幔物质所占据,大洋地壳便随之形成,原先的陆地遂转化成洋盆。现代大陆不过是原始大陆遭到大洋化作用破坏后残留下来的较大碎块。

  大洋化假说强调大洋的形成与陆壳垂直沉陷有关,这与主张陆壳张裂、扩张生成大洋的板块构造观点恰好对立。不少学者认为大洋化作用证据不足,甚至认为陆壳不可能转化为洋壳。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fanwen/16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