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awenzhang.com--工作报告】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一》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年02月19日 16时54分 来源:内蒙古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2008年1月就职,五年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了“十二五”规划,使这五年成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时期。 ——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跨过1万美元大关,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人均一

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优化最显著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1.9∶49.7∶38.4调整为2012年的9.1∶56.5∶34.4,工业比重由43.3%提高到49.8%,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由40%提高到50%左右,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由50.2%上升到57.7%,城镇人口稳定成为居民主体;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先进技术、装备、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使要素流入区地位不断巩固。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5.4个和2.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公路、铁路、电网建设投资4166.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42公里、铁路里程3780公里和5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

——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378元提高到2012年的23150元,年均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953元提高到7611.3元,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从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转变为逐步与经济同步增长。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6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4%。

——社会建设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五年累计教育投入1605亿元,年均增长21%,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和覆盖各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医疗卫生事业累计投入3862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0元提高到25元,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了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等制度的

城乡全覆盖。

五年来,本届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区为己任,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自治区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启动了总投资1.8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了促进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等针对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企稳回升、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农牧业连年丰收。2012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00亿斤,达到505.7亿斤,较2007年增产143.5亿斤;牲畜头数连续八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毛绒、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确立。工业增加值达到7966.6亿元,年均增长18.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一半。工业企业利润由642亿元增加到1754.2亿元,年均增长22.3%。原煤产量10.6亿吨,电力总装机7800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收入由469亿元增加到1060亿元,年均增长17.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3612亿元和11284.2亿元,年均增长22.4%和24.5%,贷款不良率由10.7%下降到1.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对地方税收和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9.8%和70%。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形成520万吨甲醇、106万吨煤制烯烃、140万吨煤制油、366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670万千瓦,发电量28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首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云计算、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启动实施“双百亿”工程,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7户、超百亿元园区

19个,总数分别达到46户和38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人口204万人,新增建成区面积558.3平方公里,扩大了36.6%。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快构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迈出新步伐。东部盟市及其他基础薄弱地区发展明显加快,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北京市对口帮扶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实施了10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集中攻克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大的关键技术,拥有30多项世界首台套技术、工艺和设备,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32户发展到158户。狠抓节能减排,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年来,公路建设投资2027亿元,公路运营里程达到16.3万公里;铁路建设投资1497亿元,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40公里,成为全国首个超万公里的省区;电网建设投资642.8亿元,全区外送电能力达到2600万千瓦,增长24.8%。建成二连浩特、阿尔山和巴彦淖尔机场,全区机场总数达到14个,民航机场集团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油气主干管道3850公里。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建设总规模5355.5万亩,阶段性禁牧和实施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623.2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43.1%,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和开工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等21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20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47万亩。全面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资源勘探力度,煤炭、有色和黑色金属等资源探明储量大幅增长,其中煤炭探明储量由6538.1亿吨增加到8080.7亿吨。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惠民政策。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民

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058.6亿元,年均增长57.3%。较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提高了个体私营企业营业税起征点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120多万纳税人直接受益,年人均收入增加近7000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万个,覆盖6344个嘎查村,农牧民普遍受益。

在全国率先实施惠牧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共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资金81亿元、惠农惠牧资金1676亿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98万农村牧区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惠及230多万低收入群众。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2.8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8.5万人,51.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了就业去向,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了“动态归零”的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低保标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和孤残儿童供养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投入1582亿元,年均增长43%,建设保障性住房130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31.7万户,走在了全国前列。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0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6%。从2012年起,将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自治区本级扶贫投入由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增长4倍多。

(五)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成5个国家级、3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电影、出版、发行、广电网络和报业五大集团,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实施了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率先在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二》

50道-爱我内蒙古--2013-2015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3-2015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50题) 1、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比11年增长多少?

11.7%{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2、201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多少万人?

26万人

3、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多少亿元?增长百分比是多少?

1.68万亿元,增长9%

4、2013年我区多少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40.8万

5、2013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元,较2012年增长多少?

25497元,增长10.1%;

6、2014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政府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八)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7、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百分比是多少?

1.6%

8、2014年我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是多少亿美元?增长百分比是多少?

145.5亿美元,增长21.4%。

9、2014年我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自治区本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多少项?精简了多少?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4项,精简1/3。

10、2014年我区新增城镇就业多少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多少万人?

新增城镇就业27.2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50万人 11、2014年我区落实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多少万人?

14.5万人

12、2014年我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在百分之几?

3.6%

13、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多少亿元,增长百分比是多少?

全区生产总值17769.5亿元,增长7.8%,

14、2014年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需要把握好哪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三是坚持民生优先。

15、智慧城市指什么?

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城市形态,也是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

16、2014年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三个倡导指什么?

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7、2014年我区什么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稀土、风电、云计算、单晶硅。

18、2014年我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元?增长百分比是多少?

9976元,增长11%,

19、2015年的十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1、扩内需, 稳增长 2、调结构,转方式 3、建设现代农牧业4、全面深化改革开放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6、保

障和改善民生7、促进文化繁荣发展8、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9、筑牢生态安全屏障10、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20、2015年我区政府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多少?

8%左右

21、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分别是什么?

要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22、要全方位扩大开放要抓住哪些国家正在实施的区域经济战略?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带来的机遇

23、2015年自治区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目标是多少?

5000亿元

24、自治区2015年重点解决多少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400万人

25、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包括哪些内容?

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

26、2015年自治区新增城镇就业多少人?

25万人

27、2015年我区将继续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多少万亩?

650万亩

28、全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是什么? 完成52万户农村牧区的危房改造;完成8668个嘎查村街巷硬化,全面改善农牧民出行难的状况;通过安装自来水、实施供水基本井、筒井、单户水处理设施、集蓄水窖工程等方式,解决170万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信,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地面数字电视全覆盖;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重点解决农村牧区小学布局不合理和学前、小学教育入学难问题;完成5894个嘎查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建设文化室,重点配备文化活动器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三》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免费{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3年1月25日 巴特尔)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了“十二五”规划,使这五年成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时期。

全区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

2007年6423.2亿元

2012年1.6万亿元

增加近万亿元

年均增长15.1%

人均生产总值

2007年3300美元

2012年10189美元

进入全国前列

地方财政总收入

2007年835.5亿元{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497.3亿元

增长2倍

年均增长24.5%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优化最显著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1.9∶49.7∶38.4调整为2012年的9.1∶56.5∶34.4,工业比重由43.3%提高到49.8%,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由40%提高到50%左右,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由50.2%上升到57.7%,城镇人口稳定成为居民主体;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先进技术、装备、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使要素流入区地位不断巩固。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5.4个和2.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公路、铁路、电网建设投资4166.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42公里、铁路里程3780公里和5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

——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378元提高到2012年的23150元,年均增长13.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953元提高到7611.3元,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从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转变

为逐步与经济同步增长。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6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4%。

——社会建设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五年累计教育投入1605亿元,年均增长21%,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和覆盖各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医疗卫生事业累计投入386.2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0元提高到25元,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了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城乡全覆盖。

五年来,本届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区为己任,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自治区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启动了总投资1.8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了促进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等针对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企稳回升、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农牧业连年丰收。2012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00亿斤,达到505.7亿斤,较2007年增产143.5亿斤;牲畜头数连续八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毛绒、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确立。工业增加值达到7966.6亿元,年均增长18.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一半。工业企业利润由642亿元增加到1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2.9%。原煤产量10.6亿吨,电力总装机7800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收入由469亿元增加到1060亿元,年均增长17.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1284.2亿元,年均增长24.5%,贷款不良率由10.7%下降到1.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对地方税收和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9.8%和70%。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形成520万吨甲醇、106万吨煤制烯烃、140万吨煤制油、366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670万千瓦,发电量28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首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云计算、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启动实施“双百亿”工程,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7户、超百亿元园区19个,总数分别达到46户和38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人口204万人,新增建成区面积558.3平方公里,扩大了36.6%。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快构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迈出新步伐。东部盟市及其他基础薄弱地区发展明显加快,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北京市对口帮扶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实施了10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集中攻克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大的关键技术,拥有30多项世界首台套技术、工艺和设备,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32户发展到158户。狠抓节能减排,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年来,公路建设投资2027亿元,公路运营里程达到16.3万公里;铁路建设投资1497亿元,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40公里,成为全国首个超万公里的省区;电网建设投资642.8亿元,全区外送电能力达到2600万千瓦,增长24.8%。建成二连浩特、阿尔山和巴彦淖尔机场,全区机场总数达到14个,民航机场集团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油气主干管道3850公里。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建设总规模5355.5万亩,阶段性禁牧和实施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623.2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43.1%,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和开工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等21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20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10万亩。全面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资源勘探力度,煤炭、有色和黑色金属等资源探明储量大幅增长,其中煤炭

探明储量由6538.1亿吨增加到8080.7亿吨。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实施惠民政策。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058.6亿元,年均增长57.3%。较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提高了个体私营企业营业税起征点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120多万纳税人直接受益,年人均收入增加近7000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万个,覆盖6344个嘎查村,1695万农牧民受益。在全国率先实施惠牧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共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资金81亿元、惠农惠牧资金1676亿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28万农村牧区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惠及230多万低收入群众。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2.8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8.5万人,51.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了就业去向,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了“动态归零”的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低保标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和孤残儿童供养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投入1582亿元,年均增长43%,建设保障性住房130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31.7万户,走在了全国前列。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0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6%。从2012年起,将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自治区本级扶贫投入由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增长4倍多。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成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电影、出版、发行、广电网络和报业五大集团,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实施了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率先在全国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累计投入236亿元实施中小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四》

0124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一年一月十六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开创了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17.6%,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70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7亿元增加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1∶45.4∶39.5调整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迅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43%左右。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

城镇化率达到55%,提高7 8个百分点。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其他地区发展呈现新局面。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五年新增公路里程33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3100公里,新增民航机场3个,建成8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的规划目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能够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37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30元,年均实际增长10%。累计投入18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城乡居民普遍受益。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开始向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目标迈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组织实施了77个重大科技项目,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的支出是“十五”时期的3.5倍,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7.4%,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严峻考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创造性地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等政策措施,迅速扭转了经济增

速下滑局面。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25.4%,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7.8%提高到48.2%,实现利润由226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面对各种严重自然灾害,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具备了年产400亿斤粮食、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10万吨绒毛的生产能力,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妥善处置奶粉事件,全力保护奶农利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了乳业健康发展。针对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进一步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对城镇就业的贡献率达到70%。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原煤产量由2.6亿吨增加到7.9亿吨,电力装机由1989万千瓦增加到6500万千瓦,外送电量居全国首位。以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

展,风电装机由20万千瓦增加到10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和煤制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乙二醇五大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30多项技术、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作物比重达到66%,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设施蔬菜、马铃薯面积双双突破百万亩。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2200家,其中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86家,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以上,增长1.5倍。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人口布局调整和城市扩容改造,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累计新增城镇人口211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161平方公里。

(三)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22.8亿元,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草原建设总规模5亿亩,禁牧休牧面积7.8亿亩,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5000多万亩,6000万亩农田和8000万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保护。全面加强公路、铁路和电网三大通道建设。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70亿元,建成赤峰至通辽、呼和浩特至大饭铺至东胜等一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赤峰至承德等9条连接区外的高速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65公里,12个盟市全部有了高速公路。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555亿元,建成临河至策克、包头至西安等30个重点项目,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789公里。开工建设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赤峰至锦州等35个重点项目,在建铁路总规模5980公里。累计完成民航机场建设投资50亿元,建成鄂尔多斯、二连浩特和阿尔山机场,机场总数达到12个。开工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1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农村牧区58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500万亩。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环境治理,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勘查工作,煤田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增煤炭资源储量5500亿吨。

(四)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2%以内,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财政用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累计达1048亿元,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0.7万人和886.4万人,230.9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2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全面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累计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689.4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78.5万套。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和扶贫开发,累计扶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75万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前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

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居全国前列。民族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镇社区卫生和蒙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草原文化整体形象和实力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蒙古学百科全书》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储备制度建设,组织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人防、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引入国电集团重组了蒙能公司,呼兴电网上划国家电网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依法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进一步完善了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剥离办社会和辅业改制取得重大进展。金融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成功组建了内蒙古银行,搭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农村信用社资产效益大幅增长,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农业政策性保险走在全国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有关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协作,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实际到位1万多亿元。加快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深化与俄蒙的经贸合作,累计引进国外资金实际到位1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

(六)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强行政立法、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取得积极进展,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源头治理,规范资金运行,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信访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体性上访持续下降。加强隐蔽战线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标本兼治,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加强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做好宗教工作,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等重大活动,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共和国60华诞的各项保障任务,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在缓解国家煤电紧张、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方式、提质量、惠民生、促和谐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9%,跨过万亿元门槛。农牧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43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实现利润增长60%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70亿元,增长25.8%,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72.1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亿元,增长19%。全区投入近千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出台了促进牧民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24.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2%。加快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积极推动东部盟市融入东北、华北加快发展,确定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京蒙对口帮扶重点调整为赤峰市

和乌兰察布市,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统筹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胜利完成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立足自治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探索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必须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更加自觉地将内蒙古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集聚,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自治区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生产力布局比较分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六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严重,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经济

社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超过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520万人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各项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实现上述目标,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从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出发,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关键,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转变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三是坚持富民强区。在发展的目标取向上突出富民优先,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构建和谐内蒙古。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动力,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保持投资的足够强度和适度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政府对民生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和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投资力度。抓好项目储备和建设管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确立企业和社会的投资主体地位,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努力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合理控制物价总水平,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积极扩大出口。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出口商品物流园区建设,保持出口较快增长,逐步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水平。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加强产业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达到45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稳定在1亿头(只)左右。完善惠农惠牧政策和农牧业补贴机制,不断增加“三农三牧”投入。稳定和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于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能源)、新型煤化工、冶金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在增量中调整结构、在转型中优化升级,巩固提升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型煤化工、冶金建材和稀土产业,大力支持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发展,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五》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一年,是自治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开创了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新局面。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全区生产总值17769.5亿元,增长7.8%,处于合理区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3.2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84.3亿元,增长5.4%。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07个,增长15%;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

投资1.19万亿元,增长15.7%。国家核准和出具路条的重大能源、新型煤化工项目70多项,总投资近8000亿元,取得了重大进展,将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加重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9.9亿元,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1.6%,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出台促进工业增长、稳定煤炭产业运行、加强供需对接等政策措施,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取消、降低各类收费项目38项,减轻企业负担30亿元。加大电力综合扶持政策实施力度,带动新增工业增加值750亿元、税收95亿元、就业10多万人。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7.6%。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以建设“五大基地”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克服低温、干旱影响再获好收成,总产连续两年稳定在55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9亿头只,增加1100万头只。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3.6个百分点,稀土、风电、云计算、单晶硅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改投入1085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促进养老健康、电子商务发展等政策措施,文化、信息等产业稳步发展,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8.7%,金融机构

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5%。加快新型城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chawenzhang.com/fanwen/50826/